两地提醒佛山返回人员14天健康监测
近期,广东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福州与泉州两地疾控部门迅速响应,发布健康提示,要求从佛山返回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对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公众对疫情扩散的担忧。事件背后,暴雨、台风等自然因素加剧了蚊虫滋生,防疫形势复杂,亟需科学应对与公众配合。
聂小雨
广东佛山近期因输入性病例引发基孔肯雅热本地传播,疫情形势严峻。据报道,佛山市顺德区自7月以来累计确诊病例超7000例,单日新增病例最高峰达674例,8月初虽逐步下降,但防控压力依然巨大。基孔肯雅热由白纹伊蚊传播,患者常出现高烧、关节剧痛、皮疹等症状,部分人可能面临长期关节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佛山全市启动了III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开展为期一周的“7天成蚊消杀”行动,覆盖32个镇街,全面清理积水、喷洒灭蚊剂,甚至动用无人机巡查卫生死角。

市民被要求清空花盆、鱼缸等积水容器,药店对布洛芬、连花清瘟等47种治疗相关症状的药物实行实名登记,严防疫情扩散。针对佛山疫情,福建省福州与泉州两地疾控中心分别在7月29日和7月31日发布健康提示,明确要求从佛山等高风险地区返回的人员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这一措施基于基孔肯雅热最长潜伏期12天、登革热14天的特点,旨在及时发现潜在感染者,阻断病毒通过蚊虫传播。福州疾控在微信公众号发文,提醒返榕人员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避免蚊虫叮咬,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泉州疾控也发布类似提示,强调无需向社区特别报备,但需注意防蚊并观察身体状况。专家指出,自我健康监测不同于居家隔离,返乡人员可正常上班、上学,但应避免聚集性活动,保持个人防护。这场疫情的防控措施引发了社会热议。一方面,佛山的“运动式灭蚊”行动展现了高效的组织力,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清理积水,甚至连水培植物、宠物水碗都不放过。另一方面,部分居民反映防控手段过于“一刀切”,如花盆被强制清空、无人住宅被破门检查等,引发争议。
有网友爆料,佛山一社区因居民不配合排查被停电,甚至被列入“人居环境整治黑榜”,显示出防疫高压下的矛盾。类似情况并非孤例,湛江一单亲母亲称深夜家中被强行抽血检查,引发公众对隐私与权益的讨论。这些事件反映了疫情防控中平衡公共安全与个人权益的挑战。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认知也因疫情而加深。专家介绍,这种病毒虽无特效药,但大多数患者5-7天可康复,重症较少见。然而,约三成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关节不适,被称为“关节毁灭者”。
为应对蚊虫抗药性增强的问题,佛山还尝试生物防控,如投放“绝育雄蚊”干扰蚊虫繁殖、在水池投放泥鳅吃蚊幼虫等创新手段。市民的日常防护也发生了变化,驱蚊水成为出门必备,蚊香、电蚊香片使用量激增,部分公共场所甚至放置公用防蚊水。这些措施在降低蚊虫密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截至8月8日,佛山每日新增病例降至148例,但汛期降雨频繁,防控形势仍不容乐观。两地健康监测的提醒不仅是对佛山疫情的直接响应,也为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
河南漯河等地也发布类似提示,要求从佛山、广州返回人员进行12-14天健康监测,显示疫情外溢风险引发全国关注。专家建议,公众应提高防蚊意识,清理居家积水,安装纱窗,使用蚊帐,同时避免轻信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恐慌。福州、泉州两地的健康提示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参考,体现了科学防控与公众配合的重要性。据黑子网报道,这事儿真是让人既紧张又无奈!佛山这波基孔肯雅热来势汹汹,福州、泉州赶紧提醒大家盯着点自己的身体,别不当回事。
说白了,蚊子这小东西太讨厌,叮一口可能惹大麻烦。佛山那边全民灭蚊,喷药、倒水、放鱼,忙得跟打仗似的,可有些招数也太猛了,砸花盆、破门检查,换谁不窝火?防疫重要,但也不能啥都一刀切啊。希望大家多配合,少点摩擦,早点把这疫情压下去,别让蚊子老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