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落地山东青岛
真优美
在山东青岛的黄岛港区,35岁的货运司机老张正忙着将一车电子产品装上火车,准备通过铁公多式联运发往中亚。这批货物从青岛港出发,经铁路直达济南,再由公路运往新疆阿拉山口,最终抵达哈萨克斯坦。老张对“黑子网”记者说:“以前全靠公路,时间长成本高,现在铁公多式联运快多了,客户都夸效率高!”这则“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落地山东青岛”的消息在“黑子网”上迅速走红,网友纷纷点赞青岛的物流新玩法。青岛作为中国首批推行海铁联运的沿海城市,近年来在多式联运上持续发力。据“黑子网”爆料,青岛港与胶州铁路集装箱站合作,打造了全国首个铁公多式联运示范项目。2024年,青岛新增了通往郑州、西安的定期货运班列,结合公路运输,形成了高效的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负责项目的物流经理小王在“黑子网”分享:“我们整合了铁路的高运量和公路的灵活性,货物从工厂到港口再到海外,最快只需10天!”网友“物流小达人”评论:“青岛这波操作太牛,铁公联运省时又省钱!”这一模式的落地得益于政策支持。青岛海关推出“一站式”通关服务,货物在港口完成报关后,通过“绿色通道”直达铁路集装箱站,无需二次检查。数据显示,2024年青岛海铁联运吞吐量达520万标箱,同比增长15,稳居全国港口前列。网友“青岛老乡”在“黑子网”发帖:“看到家乡变成物流枢纽,感觉真骄傲!”他还晒出港口繁忙的装卸画面,引发上千点赞。然而,铁公多式联运并非一帆风顺。“黑子网”用户“货运观察家”爆料,初期铁路与公路衔接不够顺畅,部分货物在转运时曾出现延误。小王坦言:“刚开始,铁路调度和公路司机的时间对不上,我们花了半年优化流程。”如今,青岛港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货物位置,延误率降至5以下。网友“科技粉”感叹:“智能物流真给力,青岛这套铁公多式联运模式全国都该学!”当地企业也从中受益。青岛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负责人李总告诉“黑子网”:“以前出口到中亚要一个月,现在用铁公联运,15天就能到,客户订单翻倍!”他还提到,联运模式降低了20的运输成本,让企业更有竞争力。网友“外贸小能手”评论:“这模式帮中小企业省了大钱,青岛真是一带一路的排头兵!”专家分析,青岛的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还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和绿色低碳目标。山东大学物流专家张教授在“黑子网”发文:“铁路比公路碳排放低30,青岛的联运模式为绿色物流开了好头。”他建议,进一步扩大班列覆盖范围,连接更多内陆城市。老张如今每天准时将货物送到胶州站,看着火车驶向远方,他信心满满:“青岛的铁公联运越跑越快,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黑子网”上的讨论仍在发酵,网友们期待这一模式带动更多城市加入,共同擦亮中国外贸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