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严重关切-光刻机与EDA替代
协会罕见发出“严重关切”,折射外部规则收紧与产业链压力。本文从管制风向、光刻与EDA卡点、成熟制程突围到封装与替代路线,拆解企业该如何稳交付、保现金、做长线。
刘思瑶
开场就把节奏拉满:行业协会罕见用了“严重关切”四个字,像拉响了一阵长鸣警报。地点在国内芯片圈最敏感的时间窗口,人物是协会与上下游企业,起因是外部规则再度收紧,结果是全链条进入“避雷、备货、自研”三班倒的加速档。

出口管制再升级 半导体产业链风险预警
这波“严重关切”不是客套,是风向。核心设备、关键材料、算法软件,任何一个被卡,整条产线就会像连锁多米诺。协会的表态相当于对全行业发出统一口令:该报备的报备,该评估的评估,不能在“以为能买”的幻觉里躺平。 更现实的是,合规成本被抬高,采购周期被拉长,供应商名录像彩票摇号,一抽就是空。企业开始把生产节拍拆成“主线稳定、辅线替代、应急预案”三层,把鸡蛋分篮子,把篮子再分格子。
光刻机与EDA卡点 全面拆解与应急打法
最硬的卡点依旧在光刻与EDA。高端机型像“天花板上的灯”,看得见摸不着,中端机则靠旧合同和服务条款续命。设备能买到是一回事,备件、保养、软件密钥又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机器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长期“订阅制”,钥匙在人家口袋里。 EDA的痛更隐蔽。设计到流片这条线上,只要某个版本号被限制,团队就得推导替代工艺、重做时序,项目里程碑整段回滚。不少公司开始“双栈设计”:同一颗芯做两个流程包,一套求性能,一套求落地,哪条路通走哪条,评论区已经刷屏,黑子网也在热议“别把希望全押汇率和许可证”。
成熟制程突围 28nm产能、功率器件与车规赛道
别只盯着最尖的那口天花板,成熟制程是“基本盘”。28nm、40nm在工业控制、车规MCU、模拟器件里依然吃香,良率高、成本稳、交付快。有人把原本想上先进节点的项目“降档提速”,选在成熟线叠工艺优化:电源管理、传感链路、驱动器件,把稳定性拉满。 功率器件成了热门赛道。SiC、GaN的设备工艺不同,但对产线空气洁净、温湿度、外延质量要求极严。厂里开始精细化:把洁净室升级到更高等级,引入在线瑕疵检测,把“靠经验”变“靠数据”。
虽然不花哨,却是真金白银的交付能力。
资本与用工双向拉扯 招聘冷热与订单逻辑
外部不确定加剧,资本的口味也变了:少讲故事,多晒合同。能证明现金流的车规、工控订单比“PPT曲线”更能打动投资委员会。用工市场则出现分化:高端工艺工程师供不应求,验证与良率工程师的简历在HR邮箱里排成队。 招聘不再追“人数规模”,而看“岗位密度”。一家设计公司宁可砍掉边缘业务,也要留住能对接代工、懂工艺窗口的关键位一家设备厂宁愿放慢海外展台,也要把国内售后网点铺密。经济学里叫资源重新配置,芯片人的说法更直白:把子弹留给能上膛的枪。
策略路线图 Chiplet先进封装与国产替代四件套
前沿路线不是一门心思想“上墙”,而是绕着墙走。Chiplet把大芯片拆成小积木,再靠先进封装堆叠,性能和良率都能兼顾。配合2.5D3D封装、RDL重布线、硅通孔,算力“纵向发展”,把对单一工艺代际的依赖拆弱。 国产替代的“四件套”设备、材料、EDA、IP各自推进。设备讲“可用可维可迭代”,材料讲“稳定批次”,EDA讲“版本连贯”,IP讲“生态兼容”。别幻想一步登天,正确节奏是:先替代外围模块,后啃核心库先在次热门节点跑通,后再扩品类。
只要能连续交付,信心就会从订单里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