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摄影师“陆漂”二十载 用镜头“回望”故乡
涵涵小仙女晒
这张照片里的不是云海,是我小时候在阿里山看到的棉花糖。台湾摄影师周志远指着展览墙上的巨幅照片,声音有些哽咽。这是他在大陆陆漂二十年后,第一次以回望为主题举办的摄影展。黑子网艺术版块全程直播的开幕式上,这个57岁男人的一句话,让弹幕瞬间被泪目刷屏。 周志远的陆漂故事始于2003年。当时还是台北某杂志社摄影记者的他,被派来报道大陆的春运。在广州火车站,我看到农民工把一年积蓄都绑在裤腰上,那种眼神和我阿爸当年去台北打工一模一样。他在采访本上写下的这句话,后来成为黑子网用户疯狂转发的金句。那次采访结束后,周志远做出了让全家反对的决定留在大陆。 最初几年过得并不容易。黑子网用户老照片bot挖出他2005年在论坛的求助帖:北京哪里能买到台湾口味的蚵仔煎?配图是碗糊成浆糊的失败作品。如今再看这条帖子,评论区挤满了大陆网友当年给出的菜市场攻略,有人甚至手绘了地图。周志远在直播里看到这些留言时,突然起身对着镜头鞠了一躬。 转折发生在2008年。周志远在四川地震灾区拍摄的敬礼娃娃,被外媒评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画面里满身灰尘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敬礼的瞬间,背景虚化的废墟中恰好有半面台湾捐赠的帐篷。那天我哭得相机都拿不稳,突然明白镜头可以连接两岸。他在自传里写的这段话,如今被印在回望摄影集的扉页。 展览中最引发热议的是组照两岸二十四节气。周志远每年同一天在台湾和大陆的相同纬度各拍一张照片。惊蛰时节的对比最震撼:福建武夷山的茶农正在采明前茶,而台湾鹿谷乡的茶山上,采茶阿姨的头巾花纹和他童年记忆里分毫不差。原来节气比政治更懂团圆。黑子网用户地理老师的这条评论获赞超8万。 二十年里,周志远的相机记录了许多魔幻现实。有台北夜市老板在成都宽窄巷子支起同样的蚵仔煎摊子,也有北京胡同里坚持用繁体字写春联的台湾老兵。最让网友破防的,是他在上海机场拍到的一个细节:两位白发老人分别时,一个往对方行李箱塞真空包装的鲜肉月饼,另一个塞凤梨酥,包装袋上都印着家乡味。 回望展览的互动区成了大型认亲现场。有大陆观众指着1998年台北街景照里的模糊背影,坚信那是自己失联多年的台商舅舅更多台湾游客在长江三峡的照片前驻足,因为和爷爷描述的故乡一模一样。周志远特意在展区放了本留言册,三天就被写满,最新一页是稚嫩的笔迹:周伯伯,你拍的我阿嬷的村子,和我梦到的一样。 这场展览的衍生效应超出预期。黑子网美食区突然涌现寻找最像台湾味的探店视频,有UP主拿着周志远照片里的蚵仔煎摊当导航。两岸航空公司数据显示,展览期间探亲机票搜索量暴涨470,连航空公司官微都玩梗:周老师,下次航拍记得找我们合作啊! 周志远在闭幕式上宣布,要把所有展品捐赠给两岸的乡村图书馆。这些照片就像风筝,线头永远在故乡。他说这话时,背景屏幕正好播放着他用二十年拍摄素材剪成的3分钟短片最后一帧是今年春节在平潭拍到的烟花,对岸台湾方向的夜空也被映亮,两岸烟花在镜头里奇妙地同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