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逼近香港 疑海水倒灌现3米喷泉
围绕“台风逼近香港 疑海水倒灌现3米喷泉”热传画面,核对官方口径与媒体报道,梳理地点、成因与安全提示,提供核查方法与理性围观指南,避免误传与恐慌,科学避险要点汇
杨颖
事件核查与时间线:台风“桦加沙”逼近香港 三米喷泉画面核对
近期多段短视频称“台风逼近香港,海水倒灌从下水道喷出近三米高水柱”。从时间上看,9月23日下午香港进入高等级热带气旋预警,海面浪涌显著增强当晚与次日,沿海多处录得巨浪与海水入侵。多家媒体与资讯号提及杏花邨、将军澳等近海区域出现“水柱冲出井盖”的画面,描述为海水回灌导致排水系统被顶开。整体口径指向:画面确与强风暴潮同步出现,但属局部地点的极端现象,非全城普遍状态。

发生地点与现场要点:杏花邨 将军澳 海水倒灌与井盖喷涌
从地理上看,杏花邨面向鲤鱼门海湾,近岸有长段亲海步道将军澳沿湾亦有下沉式亲水空间。遇上天文潮叠加强台风,涌浪越堤后经雨水口、溢流井倒灌,水压一旦高于管廊设计值,就会从雨水井盖缝隙或检修孔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观感。实际风险在于,井盖附近路面会出现突发上翻与涡流,若市民近距离围观,极易被浪脚卷带或被飞散物击中,车辆涉水通过也可能产生“踏爆井盖”的二次危险。
成因科普与城市设施:风暴潮 低压叠加 退潮回灌 原理简析
所谓“海水倒灌”,核心是风暴潮把近岸海平面整体抬升,叠加台风低压导致的潮位异常,加上传统雨污分流系统与溢流口与海相连,海水可自下而上侵入管网。当岸线防护高度或挡浪设施不足、雨水口离海过近、或恰逢天文大潮,倒灌就会更突兀。若短时强降水同时发生,雨水系统处于高负荷,出现“海水倒灌内涝顶压”的叠加效应。为此,沿海社区常见的工程对策包括加高防波堤、加挡水闸、设置倒灌阀与临时沙包带等。
官方预警与安全提示:八号风球 远离岸边 停止水上活动
在本轮风雨中,香港天文台上调热带气旋信号,并多次发布强风及狂风骤雨提示政府部门与媒体反复提醒市民远离岸边,停止一切水上活动,避免在亲海步道、堤岸与防波堤附近逗留。公众出行宜优先地铁与室内连廊,驾驶者避免驶入低洼地段与海旁车道商户应检查防水闸板、背水泵与临时沙包,停电预案、通讯与照明设备要同步排查。对于居住在海边低层的家庭,提前转移易损物品与重要文件尤为必要。
吃瓜但要理性:视频核查清单 反诈骗提醒 文明传播
热传视频往往“剪最惊险的三秒”,但缺失时间地点。建议三步核查:先看权威机构与主流媒体是否有同日或随后报道再看画面是否能对上街名、地标与天气最后检查是否出现“收费发原片”“拉群看完整版”的诱导话术,谨防骗局。内容创作者写标题可吸睛,但别把“疑似”“目击”说成结论普通市民拍到异象,优先报讯息给部门与物业,而非站在井盖旁追浪拍照。理性吃瓜,让注意力回到科学避险和公共安全。暴雨过后也要警惕井口残留暗涌与结构松动。
切勿徒手开启井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