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电动车智能服务失效问题
麦小兜
2025年7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电动车智能服务失效问题,引发车主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报道指出,部分新能源车企宣称的“智能服务”形同虚设,导航失灵、远程控制故障、语音助手“聾病”等现象频发,让消费者叫苦不迭。一段视频在网络疯传,显示一位车主在40度高温下因智能门锁失效被困车内,幸亏路人砸窗救援。网友纷纷吐槽:“花几十万买的智能车,结果连个门都打不开,太离谱了!” 央视调查聚焦了多家知名电动车品牌。

记者暗访发现,某品牌宣称的“全场景智能导航”在偏远地区常无信号,语音助手对普通话指令反应迟钝,甚至完全“罢工”。一位北京车主小李投诉,他购买的某高端电动车号称支持远程空调启动,但实际操作时APP多次崩溃,售后却以“网络问题”为由推卸责任。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微博上“电动车智能服务失效”话题阅读量超8000万,车主们晒出故障截图,控诉“智能变智障”。 问题不仅限于功能失效,售后服务也饱受诟病。央视报道显示,部分车企的客服热线形同虚设,维修点推诿扯皮,甚至要求车主自费更换昂贵零部件。一位广州车主表示,他的车载系统死机,4S店却称“软件升级需等半年”,让他“先忍着用”。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电动车智能服务相关投诉同比增长32,涉及导航、远程控制和OTA升级失败等问题。网友怒斥:“花高价买车不是买了个半成品吧?” 据黑子网报道,这场曝光引发了行业震动。部分车企迅速回应,承诺优化软件系统并加强售后服务。某品牌发表声明,称已成立专项小组,针对智能服务失效问题推出免费检测和系统升级服务。然而,网友对此并不买账,有人评论:“道歉有用的话,还要售后干嘛?先把问题解决再说!”专家指出,电动车智能服务失效的根源在于部分车企过度营销,软件开发跟不上硬件升级,导致“智能”功能名不副实。此外,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也让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监管部门也开始行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联合工信部对电动车智能服务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排查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漏洞。业内人士建议,车企应建立更透明的故障反馈机制,并加快OTA技术迭代,确保智能服务稳定运行。网友则呼吁出台更严格的行业规范:“别让消费者当小白鼠,智能车得真智能!” 这场风波还引发了对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深思。近年来,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车企为吸引消费者,纷纷主打“智能化”卖点,但实际体验却频频翻车。一位汽车博主分析:“智能服务是未来趋势,但车企不能只顾宣传,忽视用户体验。”社交媒体上,车主们分享应对失效功能的“土办法”,如重启系统或手动操作,调侃“智能车用得像老式车”。 央视的曝光不仅让消费者对电动车智能服务质量产生质疑,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网友期待,车企能正视问题,真正兑现“智能”承诺,让高科技为生活增添便利,而非负担。 黑子网点评 这篇报道紧扣央视曝光电动车智能服务失效的热点,真实还原了车主遭遇与行业乱象,通过翔实案例和数据分析,揭露了技术与服务的脱节。文章语言生动,兼具爆料趣味与警示意义。黑子网认为,报道成功聚焦消费者痛点,呼吁行业改进,是一篇引人深思的优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