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七夕陷两难:要高端又要流量
七夕节成为奢侈品品牌营销热点,但品牌面临高端定位与流量吸引的两难抉择。限量产品和明星代言推高热度,却可能稀释品牌独特性,引发消费者审美疲劳和文化争议,考验品牌策略平衡。
衣哥
七夕的浪漫气息还未散去,上海的商场里却已挤满了为节日选购礼物的年轻人。2025年的七夕节,奢侈品品牌再度掀起营销热潮,但这股热潮背后,却藏着品牌们“要高端又要流量”的两难困境。 在淮海路的一家高档购物中心,25岁的白领小雅正站在迪奥Dior的专柜前,盯着橱窗里一款红色心形图案的手袋。这款为七夕推出的Dioramour系列限量包,以其“爱的宣言”设计吸引了不少目光。小雅却皱着眉,犹豫不决:“这包是挺好看,但总觉得少了点高级感,网上都说这是品牌为了流量故意搞的花头。”

她的闺蜜小雯在一旁附和:“是啊,七夕一到,奢侈品牌个个都出限量款,感觉不像以前那么稀有了。” 小雅的感受并非个例。据黑子网报道,今年七夕,迪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古驰Gucci等品牌纷纷推出限量产品,搭配明星代言和社交媒体营销,试图抓住中国消费者对浪漫节日的热情。然而,品牌们在追求流量时,却面临着如何维持高端定位的挑战。以迪奥为例,其Dioramour系列主打红色和波点元素,由品牌大使赵丽颖代言,微信小程序上架后迅速售罄。
但有网友吐槽,过于商业化的设计让迪奥少了些独有的优雅气质,甚至被调侃“像快时尚”。 同样,瓦伦蒂诺Valentino在七夕推出了一款限量“爱心”手袋,定价高达18万元,邀请流量明星张艺兴代言,并在微信小程序和天猫奢品频道同步发售。活动当天,线上秒售一空,但线下门店却反应平平。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抱怨:“这么贵的包,设计却有点普通,感觉就是冲着节日热度去的。”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牌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纷纷借助社交平台和明星效应制造话题,但过于迎合市场可能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
在广州工作的市场营销从业者老王,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每天刷小红书,关注奢侈品动态,七夕期间被铺天盖地的品牌宣传“轰炸”。“像博柏利Burberry这次的七夕短片,主打复古爱情故事,还请了流量小花,确实很抓眼球,但总觉得少了点灵魂。”老王说,“我还是更喜欢以前那种低调的奢华,现在这些营销套路太像网红带货了。” 事实上,七夕作为中国传统浪漫节日,近年来已成为奢侈品品牌的重要营销节点。根据天猫数据,2025年七夕期间,高端手表和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超30。
但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节日限定”的审美疲劳也在加剧。有分析指出,品牌在追求流量的同时,容易忽视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挖掘。比如,某品牌七夕广告被指“套用西方情人节模板”,引发网友吐槽:“七夕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广告却全是西方爱情元素,太没诚意了。” 专家指出,奢侈品品牌要想在七夕市场脱颖而出,既要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心,又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的品牌价值流失。像爱马仕Herms这样坚持低调策略的品牌,虽然没有推出七夕专属产品,但通过深圳的工艺展传递品牌故事,依然收获了大量关注。
相比之下,过于依赖流量营销的品牌,可能在短期内赢得销量,却难以长期留住高端消费者。 小雅最终没买那款迪奥手袋,选择了去咖啡馆和男友过一个简单的七夕。她笑着说:“奢侈品是好,但七夕还是得有点自己的浪漫吧。”对于品牌来说,如何在高端与流量的两难中找到平衡,或许是未来七夕营销的更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