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会员店大路货泛滥-好丽友盼盼上架-独家爆品下架200款会员不满
会员店竞争加剧与消费理性回归,山姆从“爆品少量稀缺”转向“高频大路货”,以自有品牌与本土供应链稳周转、保毛利、拓客群,构建更耐久的日常补货心智。
何丹彤
会员店内卷与大路货SKU扩容
过去大家逛山姆多为“打卡爆品”,如今更明显的是日常补货清单越拉越长:纸巾、洗护、调味、谷物、冷冻半成品全都堆头上阵。这背后是行业内卷的结果单纯靠网红单品带不动全年经营,必须靠高频品类把客流留在门店,让“来一趟能补齐半月物资”成为稳定预期。对用户而言,热度起落不定,但刚需永远在,这恰好解释了“大路货”为何占比提升。

自有品牌与国产供应链本土化
山姆的自有品牌逻辑是“在常见品类上做性价比与细节升级”,比如容量更大、配方更稳、包装更耐储看起来是“大路货”,实际把控在口味、工艺和规格上做小差异。要支撑这种策略,供应链离不开本土化:与国内成熟代工深度绑定,缩短补货周期、降低不确定性,也让品质迭代更快。消费感知层面则是“我熟悉、我信任、我能囤”,这比稀奇货更能形成复购。
毛利结构与高频补货场景
“爆品引流、基础品养店”是零售常识。烤鸡、蛋糕这类流量明星未必贡献利润,却能让用户顺道把一车“大路货”带走纸品、洗衣液、冷冻主食、早餐谷物承担起毛利和现金流的主力。对门店经营而言,高周转的基础品既优化库存天数,也能平滑淡旺季波动对消费者而言,统一在仓储型渠道完成“家庭装囤货”,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都更友好,于是“大路货”自然越配越全。
下沉开店与性价比消费
门店网络从一线向新一线、强二线延展,客群更“家庭化、理性化”。这部分用户对“便宜大碗、经久耐用”的敏感度更高,愿意为一次性囤货支付年费,但也期待“没花里胡哨、但经得起长期用”的选择。于是山姆根据区域口味和收入结构,增加通用主粮、地方热销调味、标准化冷冻菜,“大路货”既能匹配更广的口味带,也把价格带拉出梯度,让更多人有参与感。
社媒爆品短命与趋同化应对
网红爆品生命周期变短,算法推一阵就“审美疲劳”。如果门店结构过度依赖爆品,容易出现“峰值漂亮、日常空心”的经营风险。把更多资源回归“大路货”,等于让流量回到复购品上:你每周会买鸡蛋牛奶,每月会买纸巾洗衣液,这些才是维持商超生命力的“现金牛”。同时在“大路货”里做小创新口味微调、规格细分、联名限量,既不冒进,又能保持新鲜感和搜索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