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交社保后打工人会少拿多少钱
刘一手
黑子网报道最近,网上关于“强制交社保后打工人会少拿多少钱”的讨论火得不行,大家都在算自己的工资单还能剩多少。从202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项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都是无效的。这意味着,不管你和公司怎么商量,只要不交社保就是违法。这条新规一出,职场里炸开了锅,有人叫好有人愁,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来好好捋一捋。先说说为啥会有这条新规。其实,社保这东西一直都是法定的,企业得给员工交“五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可过去,不少公司为了省钱,喜欢和员工签个“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换点现金补贴,员工也能多拿点到手工资。像北京的白领小陈,之前就因为公司每月多给2000块,签了放弃社保的协议,结果生病住院花了5万,全得自己掏腰包,肠子都悔青了。新规出来后,这种协议彻底没用了,员工可以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如果公司不干,还能离职拿经济补偿,相当于“工作一年赔一个月工资”的标准。那这对打工人的收入影响有多大?举个例子,在上海,月薪5000元的打工人,按最低基数交社保,个人得扣掉大概470块,拿到手的工资就从5000元变成4500多一点。如果月薪高点,比如1万块,像北京的程序员小林,扣完五险一金,到手工资直接少了800块,缩水到7200元。全国范围看,个人缴费比例一般在工资的10-20之间,低收入群体压力尤其大。比如月薪3000-5000元的人,少拿几百块可能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更别说灵活就业者,像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如果被纳入劳动关系,个人得全额交社保,上海一个月就得掏2266块,这对收入不稳定的人来说,负担可不小。不过,话又说回来,社保虽然让到手工资少了,但长远看是个“保护伞”。医疗保险能报销70的住院费用,养老保险交满15年后退休能拿养老金,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也能在关键时刻救急。像深圳的小张,之前为了多拿500块放弃了社保,后来发现养老金账户才几千块,现在正忙着找公司补缴。新规还让维权更简单,员工可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查缴费记录,发现问题直接投诉,12333热线或者劳动仲裁都能帮你讨公道。当然,企业那边也有自己的苦衷。强制交社保后,用工成本蹭蹭上涨。以上海为例,一个员工的社保,公司得掏950块,100人的小公司一年得多花114万,这对餐饮、零售这种利润薄的行业来说,简直是“成本炸弹”。有网友在黑子网上说,他妈开的工厂,员工月薪6000元,新规后不降薪交社保,每月得多掏20多万,降薪吧员工又不乐意,愁得不行。为了省钱,有些企业可能调整工资结构,按最低工资基数交社保,剩下的发补贴还有的可能裁员、用外包,甚至雇退休人员、实习生,因为这群人不用交社保。像北京一家包子铺,已经因为成本压力关门了。从社会角度看,这条新规是为了补社保基金的窟窿。2024年,全国养老保险缺口高达5800亿,老龄化加剧,退休人口越来越多,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供养比例从2971降到2631,东北有些地方甚至低到121。新规通过扩大参保范围,缓解基金压力,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养老、医疗保障,缩小城乡差距。不过,短期阵痛难免,低收入群体和灵活就业者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断缴社保,企业也可能通过涨价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总的来说,强制交社保是把双刃剑。短期看,打工人到手工资少了,生活压力大了企业成本高了,可能裁员或者涨价。但长远看,社保是未来养老、医疗的保障,能让大家老了有依靠,病了不发愁。专家建议,员工得主动查社保记录,拒绝签“放弃协议”,企业也得赶紧整改,优化薪酬结构,争取政策补贴。对咱们普通人来说,社保不是负担,是投资未来,关键时刻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