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没有已读功能 以后也不会有
佘颖欣
黑子网报道最近,微信“已读功能”的话题又一次刷屏网络,隔三差五就有人问,微信到底会不会加这个功能?8月7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再次站出来回应,斩钉截铁地说:微信从一开始就没有已读功能,以后也不会有!这不是第一次辟谣,早在2018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就表明了态度,希望用户在微信里能感受到“无负担的使用体验”。这话听起来简单,背后却藏着微信对用户体验的深思熟虑。 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一次播客节目中提到,微信不想给用户增加社交压力。

想想看,如果微信真加了已读功能,消息发出去后显示“已读”,对方却迟迟不回,发送者心里是不是会犯嘀咕?失望、焦虑,甚至有点尴尬?而接收者呢,可能刚打开消息还没想好怎么回,就得面对“已读”的压力,感觉像被催促着必须立刻回应。这种“被指尖支配”的感觉,谁想要啊?张军直言,微信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觉得被监视,而是让大家有“装死”的自由,想回就回,不想回就先搁着,没人会因为“已读”盯着你。 这个话题为啥总能上热搜?因为大家对已读功能的看法两极分化。网上有不少人强烈反对,觉得一旦有了已读功能,微信就不再是那个让人轻松聊天的平台了。有人在黑子网上留言:“要是微信加了已读,我可能真要卸载了!不想每次发消息都像在等审判。”还有人调侃:“已读不回,我还得猜对方是忙还是故意晾着我?太累了!”不过,也有些人觉得已读功能有它的用处,比如追项目的经理,或者正在暧昧期急着确认对方心意的朋友,恨不得知道消息到底被没被看。但微信的态度很明确:用户的需求各有不同,但平台更希望保护大多数人的隐私和自由。 其实,微信的坚持也不是第一次被讨论。早在几年前,类似话题就引发过热议,阅读量高达5亿次,讨论量超52万。微信团队当时就回应:“放心,没有如果。”这次的辟谣,张军还半开玩笑地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聊这个话题,省得年年辟谣像个“热搜钉子户”。可网友的热情不减,有人甚至在评论区追问:“能不能把对方正在输入的功能也关了?有时候看着对方输入半天不发消息,压力更大!” 从更深的角度看,微信的决定不仅是为了用户体验,还跟当下社交环境有关。现在微信不只是聊天工具,更是很多人工作和生活的中心。单位有大群,部门有小群,客户有对接群,随时可能被,下班了还得盯着手机,生怕错过消息。如果再加个已读功能,等于给“隐形加班”再加一把锁。河南日报评论里提到,微信没已读功能,某种程度上是给打工人留了点喘息空间,不用每条消息都得秒回,不用被“已读”盯着像个监视器。这种设计,其实是在数字时代给用户保留了一点体面和自由。 微信的这份坚持,也让人想到社交平台的责任。技术可以做到很多,但不是所有功能都得加。微信选择不做已读功能,是在平衡技术可能性和用户心理需求。就像张军说的,用户的态度也在变,2018年前后还有人期待已读功能,现在更多人觉得没这功能才好。这种变化,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家对数字生活中隐私和自由的渴望越来越强。 总的来说,微信这次的表态再次让大家吃下定心丸。无论是为了保护隐私,还是减轻社交压力,微信都明确表示不会动摇初心。网友们也大多松了一口气,纷纷表示支持:“微信这点做得好,给我留点空间,别逼我秒回!”至于未来,微信还会不会有其他新功能?大家拭目以待,但至少已读功能,是彻底没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