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少卖40亿包 方便面怎么卖不动了
过去3年中国方便面销量骤降40亿包,昔日“国民速食”光环褪去。外卖兴起、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增强,让年轻人逐渐抛弃方便面,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麦小兜
方便面,这个曾经的“国民速食”,如今却在年轻人中渐渐失宠。据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从2020年至2023年,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减少了40亿包,2024年总销量跌至438亿包,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89。曾几何时,一包方便面是学生党、打工人和出差族的救命粮,泡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烧牛肉面,简单又满足。可如今,方便面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到底是谁抢走了它的饭碗? 过去,方便面以便宜、快捷著称,5块钱就能解决一顿饭,绿皮火车上、宿舍里、加班夜宵的场景里,方便面几乎无处不在。

然而,时代变了。外卖平台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一份6元的拼好饭,有肉有菜还免配送费,相比之下,超市货架上一包标价5元的方便面显得性价比不高。据黑子网报道,康师傅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其方便面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7,销售额减少超11亿元,凸显了行业寒冬的现实。 价格上涨也是方便面“失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方便面品牌纷纷推高端产品,试图通过“健康”“低油低盐”吸引消费者,但价格也水涨船高。
一包普通方便面从3元涨到5元,高端系列甚至卖到10元以上。网友吐槽:“花10块钱吃一碗面,还不如点外卖吃得饱。”有消费者表示,涨价后的方便面不再是“应急粮”,而是变成了偶尔尝鲜的选择,失去了往日的刚需地位。 消费升级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进一步让方便面市场承压。90后、00后更注重饮食的营养与口感,传统方便面高油高盐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健康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预制菜、轻食沙拉等新选择层出不穷。
一位白领表示:“现在外卖有低卡便当,家里也能做预制菜,方便面吃着总觉得不健康。”与此同时,高铁的普及让火车上泡面的场景减少,曾经的“旅途伴侣”也渐渐被冷落。 行业巨头们并非坐以待毙。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尝试推陈出新,推出低卡系列、地方特色口味,甚至跨界联名“黑暗料理”。比如,康师傅的“黑松露豚骨拉面”试图吸引尝鲜者,但消费者反馈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花里胡哨,味道一般”。有料财经分析,方便面要想重回巅峰,创新和健康是关键,但目前这些尝试还未完全赢得年轻人的心。
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在挤压方便面的生存空间。外卖平台补贴力度大,6元就能吃到热乎乎的米饭套餐,相比之下,方便面需要自己动手泡,吸引力大不如前。一些小众品牌则通过短视频平台推销速食螺蛳粉、自热火锅等新品,抢占了方便面的市场份额。一位大学生说:“螺蛳粉、麻辣烫吃着更过瘾,方便面感觉有点过时了。” 社会舆论对方便面行业的变化也议论纷纷。有人怀念“3块钱一包”的日子,感叹物价飞涨也有人认为,方便面销量下滑是消费升级的体现,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是好事。
专家指出,方便面行业要想破局,需在健康化、个性化上下功夫,比如开发无油低盐产品或融入地方美食元素,同时控制价格,迎合年轻人对“性价比”和“新奇”的双重需求。 尽管销量下滑,方便面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依然有其独特魅力。无论是在抗灾前线还是偏远山区,方便面仍是应急物资的首选。未来,它或许不再是餐桌主角,但通过创新和转型,依然有可能找到新的定位。年轻人抛弃的不是方便面本身,而是落后的消费体验。行业能否抓住机遇,重塑“国民速食”的荣光,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