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架飞机竟往超强台风桦加沙里钻
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挑战者605B-LVB多次贴近并穿越超强台风“桦加沙”风眼,拍下内部结构并回传关键数据,广东多地预告“五停”。
薛之谦
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挑战者605B-LVB风眼探测
这次主角不是商业航班,而是香港政府飞行服务队GFS的挑战者605,注册号B-LVB。机组在专业气象设备与流程保障下,沿预定航线切入“桦加沙”近中心区,高度与速度随气象指令动态调整,穿越风眼瞬间仅拍到“四分之一”风眼壁,足见环流庞大。定翼机任务核心并非“耍勇气”,而是为台风分析提供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第一手三维剖面数据,便于精细化预报与应急决策。

桦加沙强度与路径 17级以上风王级 五停防御成关键词
根据权威通报,“桦加沙”强度维持在超强台风级,中心气压逼近910百帕,移动路径跨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东北部,指向广东中西部至海南东北部沿海。伴随风暴潮、强对流与极端降雨风险,广东多城发布或预告“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提前疏散转移、加固码头航道、电力市政巡检提级这些都与台风“体量大、能量足、路径较稳”的特性强相关。
为啥飞机能穿风眼 却不适合民航起降
不少人疑惑:17级以上大风,飞机怎敢往里飞?答案在“飞行状态”。巡航阶段的高速气流相对变化可控,机体与仪表的冗余设计、风切变规避与雷达回波判读,让“专业任务机”能够穿越眼墙可一到起降阶段,速度降至两百余公里每小时级,地面阵风与侧风、低空风切变、雷暴和微下击暴流都可能“卡脖子”。所以你看到的是“空中勇闯”与“地面停飞”同时存在,二者并不矛盾。
数据怎么采 挑战者605的“武装”与下投探空仪
GFS挑战者605搭载多套机载气象传感器,执行时沿不同等压面扫描,必要时投放探空仪,获取温湿压与风场廓线。配合地面雷达、静止与极轨卫星反演,能把原本“像素粗糙”的台风中心,补齐成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拼图”。这些数据对判断风眼置换、眼墙再形成、强度维持与削弱节奏尤其关键,也能更快修正路径偏差,服务城市防灾与航运调度。
名称冷知识:桦加沙从哪来 与“飓风猎人”的传统
“桦加沙”一名由菲律宾提供,含义“快速移动”,用于替代已除名的“海贝斯”。名字背后,是西太台风命名库的常规轮换而“飞入风眼”的传统则可追溯至二战时期的军用侦察尝试,如今由NOAA与美军第53气象侦察飞行中队延续。GFS与香港天文台的联合观测,是区域化的专业协作版本当“风王”来袭,这些“追风者”把风险尽量留在空中,把确定性尽量带回地面。顺带一提,论坛里热议的“这机组也太刚了吧”的梗,
这回真不算夸张。本帖仅此处出现一次平台名:黑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