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八部门重拳出击-印发汽车稳增长方案-进一步规范产业竞争秩序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针对价格战乱象、账期拖欠及网络虚假宣传等乱象,强化成本价格监测、一致性检查及供应商支付规范,旨在维护公平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内卷式竞争损害产业链。
桃桃乌龙
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内容解读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由工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税务总局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于2025年9月12日发布。该方案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聚焦汽车销量目标设定为2025年全年3230万辆左右,强调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方案还提出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问题反映并协调解决,指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

解读这一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其针对性强,旨在破解汽车产业当前面临的“内卷式”竞争困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激烈,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供应商资金链紧张,方案通过监测机制和窗口反馈,确保大企业不以拖欠账期压榨上游,维护产业链稳定。这不仅有助于短期稳增长,还为“十五五”规划奠基,推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
规范汽车竞争秩序具体措施分析
方案中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的核心举措包括多维度监管:一是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防止恶意低价倾销扰乱市场二是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避免以次充好损害消费者权益三是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数据信息发布,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工信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强调,这些措施以“准”“实”“新”概括,即精准施策、务实推进、创新路径,旨在营造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路径,我们发现其注重协同执法。
价格监测将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追踪,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执行网络整治则与网信办合作,针对自媒体虚假销量数据等“黑天鹅”事件从严查处。过去一年,类似价格战已致多家车企亏损超百亿,此方案或将有效遏制恶性循环,促进企业转向技术创新而非价格肉搏,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5年的40向更高目标跃升。
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整治背景
汽车产业“内卷式”竞争整治源于行业高速增长下的结构性矛盾。2024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但价格战频发,如多款车型降价超20,导致供应链断裂风险上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5月31日发布倡议书,呼吁维护公平秩序,工信部回应支持并加大整治力度,指出无序价格战危及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及消费者安全,长此以往无赢家。方案发布正值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天津现场多部门负责人建言,强调“十五五”期间需高质量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背景解读,此整治是产业政策转向的信号。过去依赖补贴拉动销量,现转向市场化规范,借鉴欧盟反倾销机制,结合本土实际。内卷根源在于产能过剩与出口压力,方案通过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辅助,鼓励企业优化结构。这将为中小企业松绑,减少大厂霸权,预计2026年行业利润率回升5以上,助力中国汽车从“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转型。
汽车稳增长目标与未来展望
方案明确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涵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力争出口增长15,并加快L3级自动驾驶车型准入,突破汽车芯片、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同时,推动消费促进,如以旧换新补贴扩展至商用车,预计拉动内需超500亿元。工信部负责人表示,方案亮点在于创新驱动,如加大RD投入占比至8,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展望未来,此方案将重塑竞争生态,预计短期内平抑价格波动,中长期提升国际竞争力。面对全球电动化浪潮,中国汽车出口已超日本,但规范秩序可避免“昙花一现”。
若措施落地到位,2026年行业产值或破12万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万。总体而言,这是产业稳健发展的“及时雨”,平衡增长与规范,推动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