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男生吐槽洗澡前被迫看广告引争议-校园公共澡堂成广告屏-学生直呼离谱
在大学校园的日常生活中,本该是解乏放松的洗澡时光,却意外成了“广告战场”。一位成都男生在使用学校指定的洗澡APP时,每次打开都需面对层层弹窗广告,关闭键藏匿其中,稍有不慎便跳转至无关页面,导致几分钟的煎熬等待,甚至引发误操作如意外叫车。
艳艳小姐姐
近日,四川成都一名大学生“亦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段视频,吐槽学校洗澡APP的广告机制过于霸道,每次使用前都要忍受一连串难以关闭的广告弹窗。这段视频迅速走红,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真实了”,并分享类似经历。事件曝光后,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亦然”,他详细描述了APP的操作流程:打开应用后,首先弹出全屏广告视频,强制观看数秒才能点关闭,但关闭按钮位置隐蔽,常被误触跳转到电商或出行页面。更糟糕的是,广告往往连环出现,像玩闯关游戏一样,一关接一关,平均每次等待时间达2-3分钟。

“亦然”感慨道,本想快速冲个热水澡,结果裤子都脱了,手机却卡在广告里出不来,甚至听说有同学洗完澡后才发现不小心点进广告界面,打了辆出租车回家,额外花销几十元。这不仅仅是个别APP的问题,类似现象在多所高校的校园服务应用中屡见不鲜,学生们常用“洗澡前先洗脑”来调侃。
校园洗澡APP广告轰炸让学生洗澡变闯关
在高校宿舍区,洗澡本是学生课余放松的必需环节,但如今借助APP实现扫码支付和计时控制后,却被广告机制拖累成“闯关游戏”。据“亦然”的视频显示,该APP的广告设计极为狡猾,全屏视频强制播放,关闭选项小而透明,点击后还可能触发二次跳转。这种机制并非孤例,早年就有媒体报道多地高校热水器APP存在类似问题,如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的学生吐槽“裤子脱了,手机湿了,还没法洗澡”,广告时长长达30秒以上,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分析来看,这种广告轰炸源于APP开发方为盈利而嵌入第三方推广,但忽略了学生用户的时间敏感性,尤其在寒冷冬季,热水等待本就宝贵,每多一秒广告都像额外负担。网友评论区充斥“建议学校换APP”“这算不算强制消费”,反映出学生对校园服务的更高期待:便利而非干扰。长远而言,若不优化,类似事件恐酿成更大不满,高校需审视APP合作协议,确保广告不侵蚀核心功能。
成都男生亦然视频曝光学校APP连环广告难关
“亦然”作为成都某高校大三学生,其视频于11月上旬上传,短短几天浏览量破万,精准捕捉了当代大学生对校园APP的痛点。他在采访中透露,使用该APP已成学校统一规定,无替代方案,每次洗澡前必须忍受广告“洗礼”,关闭过程像解谜,需反复尝试才能成功。视频中,他演示了从扫码到热水出流的完整流程:广告一波接一波,有的推广校园外卖,有的推销学习App,甚至有出行服务链接,误触率极高。 “甚至有人洗完澡发现打了辆车”,这一细节被网友放大,成为事件爆点,引发连锁讨论。
解读此现象,从技术角度看,APP的广告SDK设计本意是提升变现,但连环跳转机制涉嫌误导用户,违反了部分平台广告规范。更深层是高校管理依赖第三方APP的现实:学校为降低维护成本外包服务,却疏于监管,导致学生成为“广告受害者”。此视频曝光后,已有其他成都高校学生跟帖分享,称自家APP广告虽少但同样烦人,呼吁学校介入调查。事件或推动本地教育部门关注,推动APP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