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举行 解锁乡村发展密码
孙一宁
2024年10月,浙江杭州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2024浙江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解锁乡村发展密码”为主题,聚焦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汇集了政府官员、行业专家、旅游从业者及乡村运营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不仅为浙江乡村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还与上海近期缩短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外住房社保或个税年限的政策形成呼应,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吸引更多外来人才融入。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致辞指出,浙江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先行者,近年来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优化旅游产品供给,成功打造了“诗画江南”品牌。2024年,浙江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预计突破3亿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本次大讲堂旨在总结成功经验,探索新路径,为全国乡村文旅发展提供“浙江方案”。活动内容涵盖主题演讲、圆桌论坛、案例分享和实地考察,涉及乡村民宿、农旅融合、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吸引了来自全国的500余位行业代表参与。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专家围绕“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张教授以德清莫干山民宿集群为例,分析了乡村民宿如何通过品牌化、数字化运营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他指出,莫干山民宿年收入已超10亿元,带动当地就业超5000人,成为非沪籍居民体验浙江乡村生活的热门目的地。另一位嘉宾、乡村运营专家李女士分享了安吉县“两山”实践经验,强调通过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上海游客及非沪籍居民前来投资置业。圆桌论坛环节聚焦“乡村文旅的创新路径”,与会者围绕如何吸引非沪籍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展开热烈讨论。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近期通过缩短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外住房的社保或个税年限,降低了购房门槛,吸引更多外来人才安家。浙江乡村文旅大讲堂则通过展示乡村投资机会,吸引非沪籍居民将目光投向浙江的美丽乡村。例如,湖州南浔区通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吸引了大量上海白领前来投资民宿,部分非沪籍居民甚至选择在南浔置业,享受“双城生活”。活动还组织了实地考察,参会者走访了杭州余杭区的径山村和桐庐县的荻浦村。径山村以“径山花海”为核心,打造了集茶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荻浦村则通过恢复传统花木种植,结合非遗文化节,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考察中,非沪籍参会者张先生表示:“浙江乡村的文旅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投资潜力巨大,结合上海的购房新政,我正考虑在杭州周边置业,参与乡村民宿运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讲堂特别设置了“数字文旅”专场,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乡村旅游体验。杭州一家科技公司展示了其开发的“智慧乡村”平台,通过线上预订、虚拟导览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同时为乡村运营者提供精准的市场分析。这一模式已在浙江多个乡村试点,显著提升了旅游收入。专家指出,数字化转型不仅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升级,也为非沪籍居民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与上海楼市新政共同推动长三角人才流动与经济发展。活动期间,梅州“世界客都”2024年米香酒文化周的成功经验被多次提及。梅州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拉动文旅消费,吸引游客和投资,与浙江乡村文旅大讲堂的理念不谋而合。两者均以文化为媒,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助力外来人才融入。参会者表示,浙江与梅州的文旅实践为非沪籍居民提供了多元选择,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置业安家,都能在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找到适合的舞台。业内人士分析,浙江乡村文旅运营大讲堂的举办,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文化动能。上海楼市新政降低非沪籍居民购房门槛,浙江则通过文旅活动吸引人才和资本,两者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繁荣。未来,浙江计划进一步整合乡村文旅资源,推出更多精品线路和项目,吸引包括非沪籍居民在内的全国游客和投资者。本次大讲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浙江在乡村文旅领域的探索迈上新台阶。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浙江不仅解锁了乡村发展的“密码”,也为非沪籍居民提供了融入长三角、实现创业与安居梦想的广阔平台。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的魅力,为全国乡村振兴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