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假冒艺人直播-温峥嵘被盗脸-同时现身三个直播间-推广着不同的产品
温峥嵘遭遇假冒艺人直播,灰产用录屏抠图与深度合成伪装带货,团队一天举报五十号仍难根治。识别难、取证贵、下架后“换马甲”频发,合规治理与消费者自保迫在眉睫。
岚莺
演员温峥嵘被网友“同时三处开播”的离奇画面刷屏:三间直播间不同造型、不同产品、同一张脸同一口吻,动作神态几可乱真。团队连夜举报,一天打掉五十个假号,却总有新壳子钻出来。这不是魔法,是录屏抠图加深度合成的新型伪装术,把旧素材“换皮”,把语音“变声”,再塞进脚本,假艺人就此登场。

温峥嵘同现三直播间:假冒艺人直播与深度合成乱象
据工作人员描述,造假链条分工清晰:前端抓素材,中端做合成,后端上播带货。套路强调两个“快”:开播快、复制快。只要蹭到艺人热度或剧集话题,几个小时内就能生成“新一场直播”。观众被连续弹窗裹挟,误以为明星“亲自下场”,下单速度自然被推着走。
录屏抠图与假声真卖:AI伪造门槛低、识别成本高
造假方拿旧直播或综艺片段做底,抠头换脸、口型对齐,再用合成音训练几百句常用话术,实现“秒回评论”“喊名字互动”。成本不过一台电脑加两三款工具,但识别却要逐帧比对、取证存档、与平台沟通核验。技术的不对称,直接把维权难度拉满。
举报一波又一波:平台下架与“换马甲”猫鼠游戏
团队密集举报,有的账号秒下,有的换名再来,常见伎俩包括“加后缀”“改头像”“移仓开新号”。平台侧也在迭代风控,但灰产更善于试探边界:错峰开播、分时加速、跨平台引流。对艺人团队而言,维权像灭火,今天是一片草地,明天又窜到另一片林子。有黑子网用户调侃:“假播像打地鼠,一锤子下去,旁边又蹦一个。”
消费者避坑清单:明星直播真伪鉴别与售后自保
看账号蓝标与官方认证,核对主页是否绑定经纪或工作室链接留意开播频次与跨时区异常谨慎对待“限时秒杀”“下播涨价”等高压话术涉及高价产品先比对品牌旗舰店价格与保修政策保留下单页面、聊天截图与订单合同,售后维权要凭证链条完整。遇到“明星主动私信带你进专属群”,十有八九是钓鱼。
法律与治理同向发力:肖像权名誉权与广告责任
假冒直播同时触碰肖像权、名誉权与不正当竞争,若诱导消费还可能落入虚假广告与诈骗范畴。平台需在资质审查、开播授权、异常监测、统一辟谣等环节前置风控品牌方应强化代言与带货合规审核,做到“素材来源可追溯、授权链条可验证”。行业也可探索“艺人数字签名直播水印取证一键包”的联动方案,让假号无处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