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先行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保电煤运输 国铁太原局实行货列运行新图
三露肉
近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太原局正式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聚焦冬季电煤运输需求,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其中超两万吨重载列车58对,全力保障煤炭等能源物资运输。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铁太原局在能源运输领域的核心作用,还体现了铁路系统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重要担当。据悉,此次运行图调整后,国铁太原局共安排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13列,其中电煤直达列车70列,其他煤炭直达列车18列,充分挖掘运输潜力,为冬季供暖和电力供应提供可靠保障。作为全国铁路货运量最大的铁路局之一,国铁太原局承担着山西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客货运输任务,煤炭运输量占其总运量的80以上,年货运量高达57亿吨。此次新图的实施,是国铁太原局贯彻落实国家节能降碳政策、推动绿色交通运输的重要一步。通过优化列车运行方案,增加重载列车开行频次,不仅提升了运输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单位能耗,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业内人士指出,重载列车的广泛应用,能够显著减少公路运输的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在具体实施中,国铁太原局对大秦铁路、瓦日铁路等主要货运通道进行了重点优化。大秦铁路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其中超两万吨的重载列车占比高达667,成为电煤运输的主力军。瓦日铁路则每天安排货物列车84对,其中万吨重载列车12对,精准匹配能源运输需求。此外,集通铁路、兖石铁路等线路也增开了63列普通货物列车,进一步提升了货运通道的整体能力。这些措施不仅保障了电煤运输的稳定性,还为其他大宗物资的运输提供了充足运力。值得一提的是,国铁太原局在此次调图中特别注重运输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通过运行试验、故障模拟和应急演练,检验了各系统在正常与非正常条件下的适应性,确保了运输组织方案的可靠性。例如,在大同地区,针对寒冬来临前的恶劣天气,国铁太原局提前部署,加强机车安全检查和现场管理,确保重载列车在极端条件下也能安全运行。这种精细化的管理方式,为电煤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坚实保障。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国铁太原局的此次调整不仅是运输能力的提升,更是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在能源供保的关键时期,铁路运输以其大运量、低能耗的优势,成为电煤保供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为能源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国铁太原局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新图运行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区域经济和民生保障注入新动能。此外,国铁太原局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也在服务品质上持续发力。针对电煤运输的特殊需求,铁路部门与发电企业、煤炭企业密切协作,签订中长期合同,确保运力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这种“直达式”运输模式,不仅缩短了物流周期,还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据了解,2025年1月5日起,国铁太原局新增开行92列煤炭直达列车,覆盖电煤中长协直达列车70列,全面满足冬季能源运输需求。业内专家分析,国铁太原局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重要体现。重载列车的规模化运用,结合科学的运行图调整,展现了铁路运输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中的独特优势。未来,随着铁路网的进一步扩展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国铁太原局有望在能源运输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强支撑。在社会效益方面,国铁太原局的新图运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煤炭运输的提效,不仅保障了下游发电企业的稳定运行,也为沿线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铁路运输的低碳特性,减少了公路运输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了区域空气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总的来说,国铁太原局通过新图运行和重载列车的规模化应用,为电煤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展现了铁路系统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这不仅是运输效率的提升,更是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未来,国铁太原局将继续优化运输结构,为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