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累计转移超37万人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袭,广东省已累计转移371644人。本文梳理转移规模、应急响应级别、救援力量与地方风险点分布,分析调度难度与舆情关注焦点,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台风下的应急秩序。
薛之谦
转移规模与时间节点
根据新华网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通报,截至2025年9月23日,广东全省累计转移371644人以应对超强台风“桦加沙”。同时,广东于9月23日10时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级。此次转移人数覆盖沿海、低洼及地质风险区,涉及范围相当广。该数字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也体现了地方防灾体量级调度能力。

应急响应机制与指挥升级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在9月23日上午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级,此举意味着全省进入最高等级防风准备状态。各部门联动:三防办、海洋综合执法、海事、交通、水利、通信、消防等共同参与,启动抢险队伍、直升机、无人机、拖轮、自救装备等多种资源预置。官方强调“六个百分百”在海域执行,即全部渔船在港、全部海上作业人员撤上岸、港口停运、船舶交通管制、设备加固、值守备战。
渔船、港口与船员避险部署
此轮台风影响海域广泛,广东省共有 80231 艘渔船已在港加固避风,需转港的 1050 艘渔船已全部到位,海上作业人员 12246 人已撤至岸上。港口港域停止作业,船舶交通管制升级,北上商船拟于22日中午以前通过台湾海峡避风,南下船舶向海南以南海域机动避风,确保海域交通安全。渔业系统与海事系统协作紧密,防线布置覆盖洋面与沿海港口。
救援预置与资源布控
为应对可能的突发风险,广东省提前预置各类救援资源:应急航空救援直升机 6 架、无人机若干、指挥车、拖轮、救助船、消防艇、自救队伍、装备器材等。交通、水利、通信、电网、消防等多部门均向风险点、重点城镇和重要设施预布力。社会应急力量共 173 支、1.5 万余名人员参与准备。抢险设备台套逾 3.9 万套,体现出省级调度与协同资源配置能力的规模。
风险点与舆情关注焦点
暴雨、强风、山洪、地质灾害是此次台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粤东、珠三角、粤西和内陆山区地区均有大雨到暴雨预警,部分地带或出现特大暴雨。舆情方面,公众关注点主要包括:转移人数真实性、安置质量、物资保障、救援效率、信息公开透明度。媒体与公众还聚焦是否有遗漏隐患区、撤离成本与安置生活保障问题。地方媒体在发布疏散消息时尽量同步展现调度力度与应急预案细节,以缓解恐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