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湖北襄阳:“接水盆”蝶变“国潮街”
杜时七
在湖北襄阳,曾经的“接水盆”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备受瞩目的“国潮街”。这条位于襄水河畔的街道,曾是城市发展的痛点。襄水,又名南渠,是襄阳的母亲河,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与防洪重任。然而,上世纪末,工业与生活污染让这条清澈的河流变成了臭气熏天的“龙须沟”。襄水街一带更是深受其害,街道旁的灯具厂家属院、厂校小学和印刷厂,让这里污水横流,夏天蚊蝇乱舞。每逢暴雨,街道积水成灾,水深甚至能淹到脖子,当地居民戏称其为“接水盆”。这样的环境不仅影响居民生活,也让襄阳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近年来,襄阳市痛定思痛,启动了襄水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襄水街成为治理的核心节点,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对沿线720米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清淤疏浚、岸线加固、排涝设施升级,让襄水河的防洪能力显著提升。曾经的“接水盆”不再是洪水的代名词,而是变成了水清岸绿的生态长廊。更令人惊叹的是,当地政府并未止步于环境治理,而是将“小流域产业”理念融入街区改造,赋予襄水街全新的文化与商业价值。如今的襄水街,800米长的亲水步道蜿蜒伸展,45万平方米的绿化景观让人眼前一亮。沿街的12万平方米商业区,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潮街区。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游廊画舫,与波光粼粼的襄水河相得益彰,宛如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白天漫步河边,还是夜晚徜徉在灯影波光中,游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华夏古韵与现代都市的交融。国庆期间,襄水街正式开街,短短几天便吸引了25万游客,成为襄阳文旅的新名片。这场从“接水盆”到“国潮街”的蝶变,不仅仅是环境的焕然一新,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琵琶山社区党委书记陶长江回忆,过去居民对这里避之不及,如今却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街区内不仅有传统手工艺品店、非遗文化展示,还有融合国潮元素的餐饮和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游客小李感叹:“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韵味,又有现代化的便利,拍照打卡特别出片!”更有本地居民表示,襄水街的改造让大家重新找回了城市的归属感。襄水街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治理过程中,当地不仅注重生态修复,还通过引入文化IP和商业资源,激活了街区的经济潜力。非遗表演、国潮市集、夜游活动等,让这里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街区。不少商家看中了这里的流量,纷纷入驻,开设特色店铺,街区的夜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据统计,开街以来,襄水街的夜市消费额持续攀升,带动了周边就业与经济发展。这场蝶变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以前的襄水街,谁会想到能变成这样?现在晚上来逛,感觉像穿越到了古代,又像置身现代商圈,太神奇了!”还有人调侃:“从接水盆到国潮街,这波操作堪称城市更新的教科书!”这些评价不仅反映了公众对襄水街变化的认可,也折射出襄阳在城市治理与文化复兴上的决心。襄水街的华丽转身,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生态修复与文化赋能的结合,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未来,襄阳计划进一步丰富街区的文化活动,打造更多主题节庆,让“国潮街”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从“接水盆”到“国潮街”,襄水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用心,任何“痛点”都能变成城市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