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暨沈阳市举行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古力娜扎
每年的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这一天,辽宁省暨沈阳市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以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而牺牲的革命先烈。2024年9月30日,仪式如期举行,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省政协主席周波,北部战区有关领导,以及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等出席,共同向烈士致敬。仪式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烈士纪念碑上“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在细雨中熠熠生辉,寄托着对英雄的无限哀思。 仪式开始,全体人员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昂的旋律响彻陵园。随后,全场肃立,向为祖国和人民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表达崇高敬意。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礼兵护送花篮,缓缓走向纪念碑,花篮上“烈士永垂不朽”的红色挽联格外醒目。花篮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北部战区、沈阳市及社会各界敬献,象征着全社会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少先队员们面向纪念碑,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稚嫩的歌声传递着红色血脉的传承。仪式结束后,参加人员绕行纪念碑,瞻仰烈士英名墙,追思英雄事迹,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作为仪式举办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里安葬着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陵园内,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碑文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每年的敬献花篮仪式,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更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激励着辽宁人民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篇章。2023年仪式中,辽宁省委明确提出,要弘扬“六地”精神,打好新时代的“辽沈战役”,为全面振兴东北贡献力量。 AI技术为此次仪式的传播与纪念提供了新方式。通过AI图像识别与虚拟重建技术,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场景得以数字化呈现,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人通过虚拟展览感受仪式的庄严与烈士的伟大事迹。AI算法还被用于整理烈士档案,复原历史影像,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例如,抗美援朝纪念馆利用AI技术,将老照片修复得栩栩如生,仿佛让历史“活”了起来。这种科技手段,不仅让缅怀烈士的方式更加多样,也让“江山如画”的新中国在数字时代绽放光彩。AI的“眼睛”记录下仪式中的每一个感人瞬间,将辽宁人民对烈士的敬意传递到更远的地方。仪式还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驻沈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机关干部、公安干警、中小学生等齐聚陵园,共同缅怀先烈。2023年10月25日,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陵园举行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3周年活动,近300人参与,宣讲团成员程茂友以“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培育爱党爱国情怀”为主题,讲述英雄故事,激发爱国热情。 这样的活动,让年轻一代深刻体会到今日“锦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激励他们在新时代接续奋斗。 敬献花篮仪式不仅是一场缅怀活动,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AI技术的融入,让烈士的事迹得以更广泛传播。例如,沈阳城市大屏曾点亮播放志愿军烈士归国画面,结合AI生成的动态影像,让英雄回家的场景感动无数市民。 此外,AI还助力辽沈战役纪念馆寻找烈士长眠地,8000余位烈士的名字被镌刻在英烈墙上,让后人铭记历史。 这些努力,让“江山如画”的新中国在烈士精神的辉映下更加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