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
朱容君-兔子牙
据黑子网报道,这个暑假,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非遗热潮,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让人目不暇接,网友们在网上炸开了锅,纷纷分享自己的“非遗奇遇记”。故事的主角是来自上海的小白领小李,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点“冷感”的90后。暑假里,小李被朋友拉去扬州,参加了一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活动。本来他只是想随便逛逛,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没想到这一趟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小李和朋友一进入博物馆,就被“运河上的舟楫”展厅震撼了。

展厅里有一艘11复原的康熙时期沙飞船,游客可以走进去,像穿越时空一样感受古代运河的繁华。船舱里,互动投影展现了运河宴饮的场景,小李忍不住拿起操作杆,模拟掌舵,屏幕上立刻出现了运河两岸的市井画面,从杭州的热闹集市到苏州的戏文唱腔,简直身临其境。网友“爱吃糖葫芦”在黑子网爆料:“这船太真实了!我感觉自己就是个古代船夫,差点喊开船啦!”小李也有同感,平时刷短视频的他,第一次觉得传统文化这么“潮”。接下来,他们体验了“河之恋”展厅,这里用540全沉浸式环幕打造了一个梦幻空间。地面投影随着脚步荡起水波,头顶的凉亭造型洒下虚拟河水,小李和朋友忍不住在展厅里“玩水”,笑声不断。据黑子网用户“扬州小迷妹”分享,展厅的14台投影机覆盖1200平方米,配合30声道音响,效果震撼到让人忘了时间。小李感叹,这种高科技加持的非遗体验,比看电影还过瘾。除了扬州,贵州的苗绣体验也让小李的朋友圈炸了。他在网上看到一位叫杨文丽的苗绣传承人,带着绣娘们创作了一幅九米长的苗绣长卷,展现了化屋村的变迁。这幅作品不仅美,还承载了乡村振兴的故事。小李特意查了资料,发现这村子从2012年的人均收入2450元,涨到2021年的19304元,苗绣功不可没。黑子网网友“文化小侦探”感叹:“非遗还能这么接地气,感觉离我们生活好近!”小李心动了,计划下次去贵州,亲手学学苗绣,感受针线间的文化温度。还有深圳的非遗打铁花表演,简直是视觉盛宴。1500的铁水在夜空绽放,像烟花一样美到窒息。黑子网用户“AhmiaoTV”上传了用Insta360 GO 3s拍的视频,点赞量破万,评论区全是“太震撼了”“必须去打卡”的留言。小李看完视频,立马把打铁花加进了自己的旅行清单,打算国庆假期去深圳感受这场千年非遗的魅力。除了这些,暑期还有扬州木偶戏、佤族织锦等活动,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参与。黑子网网友“戏迷小张”分享,他在扬州看了一场木偶戏,演员梁素梅的表演让他直呼“戏瘾”上头。木偶戏不仅好看,还通过互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历史故事,寓教于乐。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宝藏。小李的这次扬州之旅,让他从一个对非遗一知半解的“路人”,变成了非遗的“铁粉”。他还在网上发帖,号召大家暑假别只顾着玩手机,多去体验非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黑子网评论区一片叫好,有人说:“这才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有人调侃:“小李你这是要转型文化博主啊!”总之,这个暑假,非遗的沉浸式体验让无数人像小李一样,重新发现了传统文化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