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迪士尼等起诉中国公司
好莱坞三大公司在美起诉中国AI企业MiniMax涉版权,指向其“海螺AI”生成内容次日外交部回应称不掌握具体情况,强调中方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依法履行义务。本文梳理诉状要点、回应与影响。
徐璐
起诉主体与被告画像:好莱坞三巨头、MiniMax、海螺AI
这次站在同一战线的是迪士尼、环球与华纳兄弟探索三家“版权重资产”公司,被告为中国AI公司MiniMax。争议焦点集中在生成端与传播端:一方面是用户通过提示词生成高度可识别的知名角色影像,另一方面是平台宣传语与示例是否构成“诱导或放任”他人复制受保护内容。对法院来说,两个层面都可能进入“直接侵权从属诱导侵权”的评估框架。

口径与立场:外交部回应的关键词与含义
面对媒体提问,外交部的表述并未涉入个案细节,强调的是原则立场:一,个案不作评论二,中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三,依法履行国际义务四,具体问题请问主管部门。这样的回应方式延续了以往涉外民商事争议的处理逻辑:让专业问题回到专业渠道,让程序跑在情绪前面。对吃瓜群众的启发是,别把“是否侵权”的法律判断与“国家层面是否支持创新”混为一谈。
诉状要点复盘:角色词表、下载功能、市场化话术
原告指陈的三件“抓手”很典型:第一,知名IP角色作为提示或结果出现,识别度高,容易构成“实质性相似”的争议点第二,可下载与再分发功能,让权利人更有理由申请禁令“先止血”第三,市场化宣传是否暗示“口袋里的好莱坞工作室”式的便利,进而被理解为鼓励未经授权的复制。被告一方常见的应对思路包括:阐明训练与生成的权利边界、展示拦截与过滤措施、区分示例展示与商业使用的合规差异。
行业影响与合规清单:生成式AI的避险动作
无论个案结果如何,行业侧的“动作清单”基本明牌:其一,训练数据与生成端分别建立权利清单与角色词表的多级拦截其二,增加水印、溯源与取证协助机制,降低二次传播风险其三,明确用户协议的“不得商用受保护角色”条款,并设置高频提示其四,对外传播避免暗示“未授权可用”的表述其五,尽快与头部IP方探索限定授权或安全沙盒。做不做这些,往往直接决定了禁令听证的胜算和潜在和解价格带。
后续看点:临时救济、技术整改与授权谈判
按照同类案件的节奏,接下来会看两条线:第一条是法院是否发出临时限制令或初步禁令,这关系到产品功能是否要“急刹车”第二条是技术侧的整改速度与授权谈判的窗口期。如果短期内平台上新更强的过滤策略并同步寻求限定授权,那么案件很可能走向“技术修复商业谈判”的路径若争议交锋加剧,也不排除拉长至举证交换与实质审理阶段。对于普通读者,稳妥的观察法就是“盯禁令、看声明、比版本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