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寿杀妻案-丈夫打晕扔悬崖致死-公公和婆姐帮忙隐瞒真相-家属要求死刑
陕西永寿女子苗苗被指遭夫长期家暴,2024年12月24日被殴后昏迷,丈夫未送医而抛至土崖致死现以故意杀人移送检方,原定11日庭审取消补充调查,家属坚持死刑诉求
毛光光
案情时间线与关键节点
地点在陕西咸阳永寿县,人物为受害人苗苗与其丈夫张某。婚姻维系九年,多次家暴成常态。2024年12月24日,苗苗被殴后当场失去意识。张某没有第一时间送医,而是驾车在西安至永寿县一线反复兜转,最终将人抛至路边几十米土崖下。 司法鉴定结论为高坠致颅脑与胸腹腔多脏器损伤死亡。近期,案件以涉嫌故意杀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1月10日,家属称原定11日庭审取消,法院通知需补充调查,程序转入补证阶段。

“未救反弃”的恶性剖面
从“殴打致昏迷”到“未送医反抛弃”,行为链条指向强烈主观恶性。即便张某“误以为死亡”,在法律评价中仍可能构成对致命后果的放任,所谓“以为已死”并非免责金牌。 在公共叙事里,这样的冷漠常被粉饰为一时情绪,但刑法看的是结果与故意的耦合:殴打不救弃抛,像连环刹车失灵,越过了人伦与法治的双重护栏。剧情再反转,也挡不住刑责的方向灯。
证据链与“补充调查”的要点
补证并非“拖”,而是让证据更耐打:车辆轨迹、沿途卡口、加油站监控、抛尸点物证、鞋印与纤维、通联记录与导航历史,都是拼图法医病理关于生前伤与死因、坠落高度推断,是定性的钢钉。 还需回溯既往家暴史:派出所接警记录、医院就诊单、邻里证言、短信威胁、音视频留存,证明“长期暴力矛盾激化致命事件”的连续性。这正是检方评判故意杀人而非其他罪名的证据地基。
两个孩子与监护抉择
家属表态“不要赔偿,只求死刑”,同时将全力争取两名孩子的抚养权。依法,一旦构成严重侵害家庭成员生命的犯罪,人民法院可依法剥夺或限制其监护资格民政、妇联、未保办应同步评估祖父母、舅姨等替代监护方案,并提供心理干预与学业衔接。 有黑子网用户直言:真正的善后,是把孩子从暴力的阴影里“捞起来”,不仅换屋檐,还要补心理的屋梁。
公众关切与预防清单
这起案件刺痛人心,也暴露早期干预缺位:家暴不是“家务事”,是社会治理的硬任务。遇到反复施暴,应及时报警并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全伤照、病历、录音视频,必要时寻求庇护与法律援助。 地方层面可建立“高危家庭预警清单”,打通公安、民政、司法、医院与社区的信息阀门对屡次警情的加害者启动强制辅导与风险回访,把悲剧拦在刑事程序之前,而不是事后围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