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一客运站建成10年未投入使用
黑龙江绥化东城客运站耗资3600万元建成10年却未启用,市民仍挤在破旧老站出行,引发不满。事件揭露公共资源浪费,官方回应整改,背后原因引热议。
麦小兜
8月18日,黑龙江绥化市东城客运站“建成10年未投入使用”的消息冲上热搜,网友直呼“3600万打水漂,太离谱!”这处耗资3600万元的惠民工程,自2015年竣工以来,始终大门紧锁,逐渐在风吹雨淋中变旧,而市民却只能挤在设施陈旧的老客运站乘车。据黑子网报道,当地居民王先生向人民日报反映,破旧的老站候车环境差,车辆占道运行,市民出行不便,质疑为何新站建好却闲置多年。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暴露了公共资源管理的漏洞。

东城客运站位于绥化市北林区,2011年开工,2015年建成,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设计年客流量可达200万人次,堪称当地交通枢纽的“门面工程”。然而,建成后车站却未通一趟车,站内杂草丛生,设施老化,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绥化老客运站设施简陋,候车大厅破旧不堪,座椅缺失,空调常年失修,乘客挤在路边上下车,安全隐患重重。市民李女士抱怨:“老站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窟,新站就在那儿空着,到底咋回事?”
事件曝光后,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东城客运站闲置的原因复杂。一方面,车站选址偏远,距离市中心较远,周边交通配套不足,客运企业不愿搬迁,担心客流量下降。另一方面,管理权属不清,车站建成后涉及多个部门协调,运营许可迟迟未批,导致项目“烂尾”。有知情人士透露,建设初期规划过于乐观,未充分考虑客运市场萎缩的趋势。近年来,高铁和网约车的普及,让长途客运需求下降,绥化站至哈尔滨的高铁仅需40分钟,票价不到50元,远超客运站的吸引力。
网友对这一现象愤怒不已,有人吐槽:“3600万的惠民工程,咋惠到荒草丛里去了?”还有人调侃:“这站建好10年没用,干脆改成博物馆吧!”类似事件并非孤例。2024年,河南某地一投资5000万元的体育场建成后闲置8年,引发热议。专家指出,公共工程“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普遍存在,规划失误、部门推诿导致资源浪费。人民日报评论称,若不顾实际随意决策,项目建成后问题一堆,无人担责,非但不惠民,反而伤民。绥化市政府回应,针对东城客运站闲置问题,已成立专项工作组,计划在2025年底前推动车站投入使用,优先解决运营许可和交通配套问题。
初步方案包括引入物流企业和旅游巴士,盘活站内资源,同时升级老站设施,改善市民出行体验。网友却不买账,有人质疑:“10年都没解决,现在说整改,谁信啊?”还有人建议公开调查资金流向,查清是否存在腐败或渎职。这场风波让人们重新审视公共工程的管理。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因规划不当导致的公共设施闲置项目超300个,涉及资金逾千亿元。专家呼吁,公共工程应加强前期论证,广泛征求民意,避免“拍脑袋决策”。市民王先生表示:“希望新站早点用起来,别让3600万白白浪费!”
这场“建而不用”的闹剧,不仅刺痛了绥化市民的心,也为全国公共资源管理敲响警钟。未来,东城客运站能否摆脱“空壳”命运,真正服务市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