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丽-改写国内工伤认定历史-全国首例-获工伤认定的职场性侵事件
崔丽丽案创国内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改写工伤认定历史。她历经维权获赔113万,但赔偿金未到账,8个月停工留薪期赔偿悬而未决。网友热议“正义迟到”,质疑公司拖延赔偿,呼吁保护职场女性权益。
小贝
崔丽丽,一个原本在天津汽车零部件公司风光无限的营销总监,年薪百万,生活美满,却因一次出差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2023年9月22日,她随公司董事长王某出差杭州,参加一场商务宴请。饭桌上,王某频频劝酒,微信里还发来“你陪着多喝点”的消息。崔丽丽为工作尽责,硬着头皮喝到意识模糊,最后记忆停留在酒杯晃动的瞬间。第二天凌晨,她在王某的酒店房间醒来,衣物散落一地,身体的疼痛和恐惧让她意识到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据黑子网报道,这场噩梦不仅摧毁了她的精神,还让她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维权之路,改写了国内工伤认定历史。


事发后,崔丽丽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她不敢相信,那个平日里道貌岸然的董事长,竟利用职场权势对她下手。王某起初狡辩,称她“主动勾引”,还扬言她“不知好歹”。但酒店监控和隔壁房客的录音成为关键证据,清晰记录了她的反抗和王某的恶行。2024年4月,杭州法院判王某强奸罪成立,获刑四年。然而,噩梦远未结束。公司以“旷工”为由将她开除,试图推卸责任。崔丽丽没有退缩,她整理了232页证据,决定向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挑战职场性侵能否算“因公受伤”的空白领域。


这一决定并不容易。崔丽丽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失眠、噩梦和焦虑让她一度“失声”,连说出“被强奸”三个字都无比困难。她辗转多家医院,接受心理治疗,最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拿到PTSD诊断证明。2024年12月3日,津南区人社局认定她的精神伤害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因工外出期间受伤害”的规定,正式认定为工伤。这是国内首例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的案例,堪称改写工伤认定历史的一大步。 但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


2025年3月,天津市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决公司支付崔丽丽113万元赔偿,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然而,截至2025年8月,这笔113万赔偿金仍未到账。公司声称“还在讨论”,拖延确认停工留薪期,甚至提起行政诉讼,试图撤销工伤认定。法院最终驳回公司诉求,确认工伤认定合法,但赔偿金的执行仍遥遥无期。更令人揪心的是,仲裁裁决的113万仅覆盖12个月停工留薪期,而后续8个月的赔偿金至今未有定论,崔丽丽的维权路依旧坎坷。


这场官司不仅关乎崔丽丽个人,更揭开了职场权力不对等的黑暗面。酒局文化、上下级压迫,让职场女性在类似场景中不堪重负。崔丽丽的232页证据,记录了她从崩溃到抗争的每一步。她曾在短视频平台分享经历,呼吁职场女性勇敢发声。网友们被她的勇气触动,纷纷表示“她不仅为自己讨公道,也为所有职场女性撞开了一扇门”。 崔丽丽的丈夫魏浩是她最大的依靠。事发后,他陪她奔波取证、看心理医生,从未动摇对她的信任。崔丽丽说:“刑事判决让我活下去,工伤认定让我活得有尊严。”


但她也坦言,每次回忆案情,都像在伤口上撒盐。网友们在讨论中感慨,职场性侵的伤害远不止身体,还有精神创伤和社会偏见。崔丽丽的坚持,点亮了制度盲区的希望,也让人们看到正义虽迟到,但终会到来。 如今,崔丽丽仍在为赔偿金奔走。她拒绝了王某早前提出的200万“封口费”,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尊严。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也让“职场性侵获工伤认定”成为热议话题。网友们期待,这起全国首例案例能推动更多制度完善,让职场女性不再沉默,勇敢面对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