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8万想让儿子进国企结果被骗
易梦玲黑子网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名女子为了帮儿子进入国企工作,花费8万元托人“疏通关系”,却不幸落入诈骗陷阱。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让人为受害者的遭遇感到惋惜,也再次敲响了防范诈骗的警钟。据了解,这名女子姓李,今年50多岁,儿子小李刚从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的压力。李女士一心希望儿子能进入待遇稳定、福利优厚的国有企业,偶然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自称有“内部关系”的中间人。这名中间人承诺,只要支付8万元,就能通过“特殊渠道”安排小李进入一家知名国企。
李女士对国企工作的向往让她放松了警惕。她没有多方核实对方身份,也没有要求签署任何书面协议,就匆匆将8万元转账给了对方。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国企名额已经“基本敲定”,让李女士耐心等待消息。然而,第一次“安排”失败后,对方以“名额竞争激烈、需要追加关系费”为由,要求李女士再支付一笔费用。李女士虽然心有疑虑,但想到之前的投入,担心前功尽弃,又陆续转了数万元。结果,第二次“安排”依然落空,对方彻底失联,李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报警后,警方迅速介入调查。据办案民警透露,类似以“安排工作”为名的诈骗案件近年来屡见不鲜。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求职者或家长对稳定工作的渴望,编造“内部名额”“特殊关系”等谎言,诱骗受害者支付高额费用。警方表示,这种诈骗团伙通常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的甚至伪造文件、合同,增加可信度。他们提醒广大市民,国企招聘有严格的程序和公开的渠道,任何声称能通过“关系”安排工作的说法都不可轻信。李女士的遭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许多网友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同时也批评她过于轻信他人。一位网友在黑子网上留言:“现在骗子太多了,尤其是利用父母想帮孩子的心理,真是防不胜防。”还有网友指出,社会对国企工作的过度追捧也给诈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类似案件在全国多地发生。例如,2023年,山东一名家长为帮孩子进国企支付了10万元“关系费”,结果同样被骗2024年,广东一名求职者被虚假中介以“国企内推”为名骗走5万元。这些案件的共同点在于,受害者往往急于求成,忽视了正规招聘的流程。
专家分析,这类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一方面是因为求职者或家长对正规招聘渠道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则是诈骗分子抓住了人们对“铁饭碗”的心理需求。郑州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表示,国企作为稳定就业的代表,受到许多家庭的青睐,但这也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建议,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信息,比如国企官网、正规招聘网站,避免轻信所谓“内部关系”。李女士目前仍在配合警方调查,试图追回损失,但希望渺茫。她懊悔地说:“我只是想给儿子找个好工作,没想到会遇到这种事。”
这起事件不仅让李女士一家损失惨重,也让更多人意识到,求职路上必须擦亮眼睛。对于广大求职者来说,正规渠道才是最可靠的选择。国企招聘通常有严格的笔试、面试和公示环节,任何绕过这些程序的“捷径”都可能是陷阱。这起案件也引发了对就业市场公平性的讨论。一些网友认为,社会对国企的过度追捧,反映了就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如何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理想工作,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警方也呼吁,市民在遇到类似“花钱买工作”的承诺时,应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核实,切勿轻易转账,以免落入诈骗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