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多年燃煤发电历史结束 英国关闭最后一家燃煤电站
痞幼2024年9月30日午夜,英国诺丁汉郡的拉特克利夫昂索尔燃煤电站正式关闭,标志着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结束了142年的燃煤发电历史。作为七国集团G7中首个彻底停止传统燃煤发电的国家,英国的这一举措引发全球关注,被视为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拉特克利夫昂索尔电站,这座服役近60年的电厂,曾为英格兰中部200万户家庭供电,如今却成为英国煤电时代的终章。 英国的燃煤发电历史始于1882年,当时伦敦霍尔本高架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燃煤发电站。煤炭作为工业革命的动力源,长期主导英国电力结构。1990年,燃煤发电仍占英国电力需求的80以上。然而,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英国政府逐步推进能源转型,加速淘汰高污染的燃煤电厂。2015年,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安布尔拉德宣布“弃煤电”政策,计划在2025年前关闭所有燃煤电厂。如今,这一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彰显了英国在低碳经济转型上的决心。 拉特克利夫昂索尔电站的关闭并非一蹴而就。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发展,英国对煤炭的依赖大幅下降。据统计,2023年煤炭在英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已降至1,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占总量的50以上。拉特克利夫电站近年来仅在极端天气或用电高峰时段运行,例如2022年寒流和2023年热浪期间。今年夏初,该电站进行了最后一次供电,随后进入关闭程序。电站母公司尤尼珀表示,关闭后将进入为期两年的过渡期,350名员工将转岗或在2026年底前离职,未来该址将转型为“无碳技术和能源中心”。 这一历史性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象征意义。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曾以煤炭驱动经济腾飞,如今率先告别燃煤发电,展现了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可能性。专家指出,英国的成功得益于多方面因素:政府明确的能源政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公众对气候变化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英国的工业电价在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这也推动了能源结构调整的迫切性。 然而,关闭燃煤电站也带来了挑战。能源专家表示,虽然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其发电稳定性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短期内可能需要天然气等过渡性能源来填补空缺。此外,燃煤电站的关闭对部分地区经济和就业造成影响。例如,电站关闭后,周边社区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弥补就业岗位的损失。对此,英国政府计划通过投资绿色能源项目,如风能、太阳能和氢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推动到2030年实现电力供应脱碳、2050年实现经济净零排放的目标。 在网络上,英国关闭最后一家燃煤电站的消息引发热烈讨论。许多网友称赞这是“能源历史的转折点”,认为英国的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范例。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从煤炭大国到零煤电,英国用行动证明了绿色转型的可行性!”但也有声音担忧,能源转型可能推高电价,影响普通家庭的生活成本。对此,政府回应称,将通过优化能源市场和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尽量减轻对消费者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能源转型并非孤例。G7国家中,意大利计划在2025年底前停止燃煤发电,加拿大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而德国则定于2038年。相比之下,英国的提前“弃煤”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标杆。未来,英国计划进一步扩大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规模,同时探索核能和碳捕集技术,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拉特克利夫昂索尔电站的关闭,不仅是英国能源结构变迁的缩影,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一部分。正如伦敦智库Ember的电力分析师戴夫琼斯所言:“英国从煤炭驱动工业革命到彻底告别煤电,这一转变极具象征意义。”在全球气候目标日益紧迫的背景下,英国的经验或许能为其他国家提供启示,但如何平衡能源转型与经济民生的需求,仍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