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背债人”200万买断人生
小橙子黑子网报道最近,“职业背债人”这个词在网上火了,全国多地法院接连曝光了相关金融犯罪案例,揭开了一条隐藏在信贷市场中的灰色产业链。这些人被中介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替他人背负巨额债务,幻想用200万“买断人生”,结果却往往落得征信崩塌、被银行追债,甚至锒铛入狱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职业背债人”,是指那些被中介机构精心包装后,专门用来骗取银行贷款的人。他们通常是“征信白户”,也就是信用记录干净、没有房产、车辆或资产的人。
这类人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活拮据,文化水平不高,对法律风险缺乏认知。比如,来自粤西农村的许明化名,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工厂打工,收入微薄,生活入不敷出。他在社交平台看到有人招募“白户”,宣称三个月就能赚200万,代价不过是当个“老赖”,无法坐高铁、飞机。他觉得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拿了钱就能隐姓埋名,过上好日子。 这个产业链的分工非常严密。介绍人在网上发帖“拉人头”,锁定像许明这样急需钱的“白户”。
中介团队则负责“包装”身份,伪造收入证明、社保记录,甚至帮他们办理银行卡和电话卡。最终,背债人被安排“背房贷”“背车贷”或“背企业贷”,以房产等大宗资产为抵押,套取高额贷款。许明选择了收益最高的“背房贷”,通过中介操作,贷出一笔款项,但实际到手的钱远没想象中多。中介抽走60左右的佣金,他只拿到几十万,还要继续配合申请装修贷、消费贷,债务越背越多。 另一位背债人陶天化名的情况更让人唏嘘。他原本在工地打工,因行业不景气,收入断断续续。
网上一个“年薪百万”的广告吸引了他,中介承诺只需配合购房流程,就能轻松拿钱。他们告诉他,房贷会由中介还1到2年,不算诈骗,即便“爆雷”也有人兜底。陶天明知可能违法,但还是冒险尝试,结果背了200多万债务,实际到手不到20万,中介早已卷款跑路。 还有一位叫孙玉化名的人,原本开餐饮店,因疫情生意失败,资金链断裂。他想借背债翻身,为一家公司背了500万债务,换取200万报酬的承诺。然而,繁杂的中介网络让他警觉,觉得实际到手的钱可能不多,风险太大,最终选择退出。
这些案例揭示了“职业背债人”背后的巨大风险。表面上看,200万的报酬很诱人,但实际操作中,背债人往往拿不到承诺的金额。中介通过层层抽佣,甚至直接卷款跑路,留下背债人独自面对巨额债务。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行为涉嫌多项刑事犯罪。律师聂成涛指出,伪造材料骗取贷款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数额较大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甚至可判无期。即便没有非法占有目的,造成银行损失50万以上,也可能因骗取贷款罪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伪造证件、洗钱等行为也可能让背债人背上共犯责任。 法院披露的案例显示,组织骗贷的中介往往被判十年以上,而背债人通常被判两到三年不等。背债人不仅要面对刑事处罚,还要承担民事债务清偿义务,征信记录严重受损,影响未来购房、贷款等需求,甚至连子女教育、高消费都会受限。 这条产业链的危害还不止于此。据报道,一些专业团伙已形成“规模化作业”,套取银行资金动辄上亿元。这不仅扰乱金融秩序,还可能加剧房地产市场风险。
专家提醒,面对高额回报的诱惑,普通人要保持警惕,切勿轻信“躺赚百万”的谎言。那些深陷其中的背债人,有的后悔莫及,有的东躲西藏,所谓的“200万买断人生”,最终买来的可能是无尽的麻烦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