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观澜:如何擦亮红色底色,助力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单依纯江西,素有“红色圣地”之称,拥有井冈山、南昌、瑞金、安源“四大摇篮”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等独特红色资源。近年来,江西依托深厚的革命历史,持续擦亮红色底色,通过创新“红色”旅游模式,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赓续红色基因,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追寻革命足迹。2024年9月30日,中新网南昌报道,江西正以赣江为纽带,深挖红色文化,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力求在新时代书写红色旅游新篇章。 红色旅游的核心在于讲好红色故事。江西拥有丰富的革命遗迹,如井冈山的“星火相传”雕塑、南昌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旧址等,这些地标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近年来,江西各地通过情景再现、VR技术、红色研学等形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革命历史。例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穿越”至1927年的秋收起义现场,感受革命先烈的豪情壮志。瑞金则推出“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游客可沿历史路线徒步,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这些创新方式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也让红色文化“活”了起来,吸引了大量“后浪”群体。为进一步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江西积极串联红色景点,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与赣江沿线的红色地标形成了一日游经典线路,游客可在缅怀历史的同时,领略赣鄱文化的独特魅力。于都县作为长征出发地,推出“长征第一渡”等主题活动,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打造集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体验。赣州市兴国县的长冈村则通过红色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学习红军精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线路的开发,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是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另一大亮点。2023年,江西提出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目标,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红色场馆的互动性。 例如,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乐园利用高科技还原红军长征场景,游客可通过沉浸式剧场感受历史脉动。 此外,江西还开发了红色旅游App,集成景点介绍、导航服务和线上讲解功能,方便游客规划行程。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推出“云游展馆”项目,游客可在线参观珍贵文物,足不出户即可了解革命历史。这些科技手段降低了旅游门槛,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 与此同时,江西注重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古色文化的融合发展。井冈山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红色摇篮、绿色宝库”为定位,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出“红色绿色”线路,游客可在参观革命旧址后,漫步杜鹃山,感受自然之美。 瑞金则将红色旅游与客家文化相融合,游客在探访苏区旧址之余,还可品尝客家美食,体验传统民俗。安远县双芫乡依托红色资源,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吸引游客参与,重温入党誓词,增强文化认同感。 这种“红色”模式,不仅丰富了旅游内涵,还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显著提升了文旅消费潜力。 然而,江西红色旅游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挑战。部分红色场馆的展陈方式较为传统,互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年轻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部分地区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如偏远红色景点的交通便利性和接待能力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江西已采取多项措施。例如,2023年12月,江西提出通过业态融合和链群发展,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计划到2025年建成一批高水平红色旅游目的地。 同时,各地加大投入,改善景区周边交通和住宿条件,确保游客“进得来、留得住、玩得好”。 政策支持为江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擦亮红色品牌,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2024年,江西出台多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红色旅游开发,推出红色研学、红色培训等产品,吸引学校、企事业单位组团参观。此外,江西还加强与周边省份的区域合作,推出跨省红色旅游线路,如“井冈山-遵义-延安”革命圣地联游,扩大市场影响力。这些政策不仅提升了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还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持久动力。 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也为江西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23年,江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12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元,带动就业超50万人。 红色旅游的热潮还激发了年轻一代对革命历史的兴趣,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活动了解党史,增强了爱国情怀。会昌县清溪乡的红色研学基地,通过情景油画和讲解员培训,让游客在参观中重温入党誓词,感悟初心使命。 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还提升了江西的文化软实力。 展望未来,江西红色旅游需在创新与传承中寻求平衡。一方面,继续挖掘红色资源,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产品,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游客体验的舒适性和满意度。随着赣江两岸红色旅游的持续升温,江西正以红色为底、文化为魂、绿色为基,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标杆,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