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雨专淋打工人
陈晓迪黑子网报道北京这几天的雨真是没完没了,下了整整一个星期,城里到处都泡在水里,尤其是打工人,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煎熬。7月底以来,北京北部山区接连遭遇极端强降雨,密云、怀柔、延庆等地灾情严重,市区也没好到哪儿去,低洼地段积水动辄半米深,地铁站外排起长龙,公交车直接趴窝,共享单车泡在水里没法骑。普通上班族每天为了挤上地铁、赶到公司,简直是拼了老命。根据官方数据,7月23日至29日,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659毫米,密云区的郎房峪和朱家峪降雨量更是高达5434毫米,创下历史纪录。
暴雨导致密云太师屯镇一养老中心31人遇难,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还有4名一线抢险的村干部。山区洪水冲毁道路、桥梁,市区内涝让打工人的通勤路变成了“水上漂”。有网友吐槽:“早高峰挤不上地铁,晚高峰回不了家,这雨专挑打工人下手!”家住通州的李女士每天通勤到国贸,平时一个小时的路程,暴雨期间硬是花了三个多小时。她无奈地说:“地铁站外积水到膝盖,公交车压根没影,只能花高价打车,还得绕路,工资没涨,通勤成本倒是翻倍了。”
类似的遭遇在打工人群体中比比皆是。朝阳区的外卖小哥小张更是叫苦不迭,雨天订单暴增,电动车却在积水里抛锚,送一单得冒着被淋透的风险,收入却没见涨多少。这场暴雨不仅让打工人通勤艰难,也暴露了城市管理的短板。北京的排水系统面对极端降雨显得力不从心,不少老旧小区和低洼路段一到雨天就“看海”。网友在网上抱怨,预警信息来得太晚,很多人出门才发现路断了,地铁停了。更有人质疑,首都的防汛能力怎么还这么脆弱?专家分析,这轮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山区地形又放大了洪水破坏力,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短期内难以应对如此极端天气。
政府方面也没闲着。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了暴雨橙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全市累计转移8万多人,密云、怀柔等重灾区紧急疏散居民。救援队日夜奋战,清理淤泥、疏通道路,尽力减少损失。7月31日的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并承诺加快灾后重建。不过,不少市民还是觉得,预警和应急响应速度得再快点,尤其对打工人来说,及时的信息能少受很多罪。这场雨对打工人的影响还不止于通勤。
很多小商贩、快递员、外卖员因为暴雨没法正常工作,收入直接缩水。家住密云的王大哥在市区做装修,暴雨期间工程全停,客户催得急,他却连材料都运不进去,只能干着急。网上有段子调侃:“北京的雨专淋打工人,上班路上一身湿,下班回家还得趟水!”虽然是玩笑,却道出了无数人的心酸。这场暴雨让北京的打工人深刻体会到,极端天气下,普通劳动者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城市管理如何升级,防汛预警如何更精准,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雨还在下,生活还得继续。
希望未来能少点“水深火热”的通勤路,让打工人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