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捞8万斤鱼请师生连吃10天
山东威海一高校从校园湖泊捕捞8万斤鱼,提供麻辣红烧等多种口味,请全校师生连续10天享用全鱼宴。学生全程参与捕捞,体现劳动教育理念,活动规模宏大引发社会关注。
李丽欣山东威海高校捕捞8万斤鱼活动始末
山东威海职业学院近日从校园内兼济湖捕捞出约8万斤鱼类,总重量达七八万斤,主要包括鲢鱼等淡水品种。这项活动覆盖全校3万名学生和1600多名教职工,每人可领取足够份量的鱼肉,连续10天在食堂享用。捕捞过程由学生全程参与,从投放鱼苗到最终收获,体现了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 学校表示,此举旨在加强劳动教育,让师生亲身感受生态养殖的全链条。最大一条鱼重达20多斤,捕捞现场学生们兴奋不已,整个活动从9月初启动,鱼肉新鲜供应,避免浪费。
师生参与捕鱼过程与劳动教育理念
学生们在捕捞当天早早下湖,使用网具和工具协作捕鱼,有人负责投放饵料,有人协助清洗鱼体,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学校强调,这不仅是提供美食,更是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让年轻人在动手中理解农业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据参与学生反馈,捕鱼虽辛苦,但收获满满,不仅锻炼了团队合作,还加深了对校园资源的认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类似活动,今年规模更大,鱼产量较往年增加20,体现了生态养殖模式的成效。
全鱼宴多种口味供应连续10天安排
食堂为师生准备了麻辣鱼、红烧鱼、五香鱼等多种口味,每天轮换供应,避免单一。鱼肉切块后与葱姜蒜等调料炖煮,香气四溢,学生们排队领取时赞不绝口。学校计算,每人10天内可享用约2斤鱼肉,总量确保全覆盖。 不喜欢鱼的同学可将鱼票转赠他人,或兑换其他菜品,这项灵活安排体现了人文关怀。厨师团队提前培训,确保食品安全和口味多样化,整个供应从捕捞当天开始,直至10天后结束。
生态养殖模式与校园资源利用
兼济湖作为校园内生态养殖基地,早年初投放鱼苗,利用活水自然生长,夏季人工补氧,偶尔投放少量鱼食,避免过度喂养。学校通过此模式,不仅自给自足,还节约了采购成本,并将鱼肉作为节日福利,如中秋发放月饼、水果和生蚝等。 专家指出,这种校园湖泊养殖方式环保高效,促进了师生与自然的互动。活动期间,学校还邀请专家讲解水产知识,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
活动引发社会热议与教育启示
这项全鱼宴活动迅速登上热搜,黑子网用户们纷纷分享亲身经历,有人感慨“高校福利太好了,10天鱼宴羡慕哭”,也有人讨论如何推广到更多学校。活动体现了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核心,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技能。 社会反思中,此举提醒教育机构多利用本地资源,增强学生责任感。学校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活动,确保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