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山村惊现地下水盗采黑链-私设水井疯狂抽水牟利-大户年入上百万
在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清河沿村,一种名为“抽水吸金”的非法淘金方式悄然盛行。村民通过打井抽取地下水,用活性炭过滤吸附微量黄金,实现年收入上百万的“致富梦”。这一现象源于当地地下水含金发现,已持续多年,金价上涨进一步刺激参与者增多,但涉嫌盗采国家资源,引发生态破坏和法律争议,亟需相关部门介入规范。
何丹彤
河北山村地下水含金秘密曝光
清河沿村地处潘家口水库上游,地下水资源丰富,却因含微量黄金而成为村民眼中的“金矿”。据当地多位村民透露,这一秘密最早由个别村民在日常用水中偶然发现,黄金颗粒虽细小,但通过简单过滤即可收集。近年来,随着国际金价持续攀升,从每克300元涨至700元以上,这一消息迅速在村里传播开来。家家户户开始效仿,钻机轰鸣声不绝于耳。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村河北岸几乎每户人家都安装了抽水泵和过滤设备,院落中堆满活性炭和泥浆桶。

村民王亚军介绍,这种地下水含金浓度虽不高,但日抽千吨水后积累的黄金足以换取丰厚回报。一户大户的抽水井深达数十米,设备投资仅需数万元,却能快速回本。村支书也承认,这一现象已成村内“公开秘密”,但因涉及资源管理,官方尚未全面介入。专家分析,这种含金地下水形成于地质矿脉渗滤,属于自然馈赠,却被非法开发成“吸金”工具,暴露了农村资源监管的盲区。
抽水吸金技术操作简单村民年入百万
“抽水吸金”的核心工艺异常简易:村民先用柴油机或电动泵从地下抽取清水,经活性炭柱过滤,金颗粒吸附于炭上,随后焚烧炭灰提取纯金。整个过程无需复杂设备,一人即可操作,日产水量可达数百吨。调查显示,一户普通家庭年抽水量相当于数万立方米,产金量视水质而定,多则达数十克。电费成为最大开支,一大户2024年用电9.6万度,电费高达7.7万元,但黄金销售收入轻松覆盖,净赚二三十万元起步,大户甚至突破百万。村民李师傅分享,他从2022年开始参与,初期投资5万元买泵和炭,第一年就收回成本,如今每月产金价值过万。
村里形成产业链:上游卖设备,中游抽水,下游销金,部分村民还跨村收购炭灰。金价暴涨是最大推手,2025年国际金价突破每盎司2700美元,刺激更多闲置劳动力加入。然技术门槛低也酿隐患,操作不当易污染水源或引发安全事故,如井塌方或电线短路。环保专家指出,这种“低成本高回报”模式虽让村民尝到甜头,却忽略了可持续性,过度抽水正蚕食地下水位。
盗采地下水生态破坏与法律风险分析
非法抽采地下水炼金,不仅侵蚀国家水资源,还对潘家口水库上游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抽水导致周边土壤盐碱化、植被萎缩,泥浆直排河道污染水体,威胁下游饮用水安全。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杨朝霞强调,未经许可抽取地下水属盗采国家财产,涉嫌违反水法和矿产资源法,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2025年秋季,水利部门已接到举报,开始抽查清河沿村设备,部分违规井将被封堵。村民担忧封井后生计无着,但专家建议转向合法渠道,如申请小型矿业许可或生态农业。
调查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透露,村级监管薄弱是根源,需加强巡查和技术监测。长远看,这一事件折射农村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矛盾,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环境危机。相关部门正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呼吁村民主动拆除设备,回归绿色生产,以免酿成不可逆转的生态悲剧。 山村盗采地下水事件,不仅揭开了一层致富幻梦的帷幕,更警醒了资源开发的底线。清河沿村的“抽水吸金”热潮虽短暂点亮了村民钱袋,却以生态代价换取,亟待多方合力化解。
未来,通过政策引导和教育宣传,或许能将地下水“金子”转化为可持续福祉,避免类似乱象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