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建院30周年学术活动举办
蔓越莓
10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迎来建院30周年纪念,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眼科专家、学者及医务工作者齐聚北京,共话中医药在眼科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国内首家中西医结合眼科专科医院,医院以“传承中医精华,融合现代科技”为宗旨,三十年来在眼疾防治、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医院三十年奋斗历程的回顾,更是对中西医结合眼科医疗未来发展的展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活动当天,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在京举办了“建院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主题为“传承创新 护眼未来”。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以及日本、韩国等国际眼科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研讨会涵盖了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领域的最新研究,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眼科诊疗中的独特优势。医院院长高云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三十年来,医院累计服务患者超500万人次,开展眼科手术近百万例,成功率达98以上,为我国眼科医疗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也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医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眼科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例如,针对青光眼,医院研发的“清肝明目针灸疗法”结合现代激光治疗,显著提高了早期患者的视力保留率。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医院推出“中药复方光动力疗法”,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视力改善率达30以上。这些成果依托医院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如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项20余项。 学术活动期间,医院发布了中西医结合眼科诊疗指南2025版,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整合中医药与现代眼科技术的临床指南,涵盖白内障、青光眼、干眼症等10余种常见眼疾的诊疗规范。指南特别强调了针灸、中药熏蒸及穴位按摩在眼疾辅助治疗中的作用,为基层医院提供了可操作的诊疗模板。此外,医院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智能眼底筛查系统”,利用AI技术快速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准确率达92,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推广应用。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活动期间医院举办了“光明行”公益义诊,组织专家团队为北京周边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眼健康检查,惠及5000余人。义诊现场,72岁的李阿姨接受了青光眼筛查,她感慨道:“没想到中药和针灸能治眼疾,检查后医生还教我按摩穴位保护视力,真是贴心!”医院还启动了“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药干预计划”,计划未来三年为10万名青少年提供免费眼健康评估,推广“耳穴压豆中药熏蒸”疗法,助力近视防控。 三十年的发展中,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斐然。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医院累计培养眼科硕士、博士300余人,培训基层医生超2万人次。2024年,医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博士培养项目,填补了学科空白。医院还与国际眼科机构合作,选派20余名青年医生赴美国、德国等地深造,搭建了国际化交流平台。 网友在X平台对此次活动反响热烈。一位网友写道:“中医和眼科结合这么厉害,30周年活动让人看到传统医学的魅力!”也有网友建议医院加强线上科普,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在眼疾治疗中的作用。专家指出,中西医结合眼科诊疗的优势在于个性化与综合性,能有效弥补单一西医治疗的不足,尤其在慢性眼疾与功能性眼病领域潜力巨大。 尽管取得诸多成就,医院也面临挑战。中西医结合眼科的疗效评估标准尚未完全统一,部分疗法需进一步验证。此外,基层中医药眼科人才短缺,限制了技术推广。对此,医院计划未来五年投入2亿元,建设“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联盟”,推动技术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