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州南孔携“礼”回归山东 一展生生不息文脉传承
童锦程
2024年9月29日,正值中秋佳节,浙江婺州南孔文化以“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礼”展览的形式,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隆重开幕,吸引了众多文化学者、游客及媒体关注。此次展览由孔子博物馆、浙江省磐安县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联合主办,磐安县盘峰乡人民政府与榉溪杏坛书院承办,山东济宁市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等单位协办。作为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以儒家“礼”文化为核心,展出200余件婺州地区的手工艺品,涵盖祭祀礼器、传统服饰、书院文化等,系统呈现了浙江榉溪孔氏后裔自南宋以来890年的文化传承,彰显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文脉力量。展览以“文脉与传承”“绵延与生活”“致敬与精神”三大篇章为线索,深入挖掘婺州南孔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孔子第48代孙孔端躬随宋高宗南渡,定居浙江磐安榉溪村,开启了孔氏南宗的千年传承。榉溪孔氏秉承“耕读传家”的家风,通过兴办义学、尊师重教,将儒家“礼”文化融入诗书、建筑、曲艺及医学惠民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东文化符号。此次展览通过“榉溪十八礼”如“安土重迁”“慎终追远”“礼敬上苍”等,呈现了孔氏后裔在江南的生根与繁衍,展现了“礼”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与创新。展品中,青铜祭器、汉碑拓片如礼器碑、史晨碑与传统织绣工艺品相得益彰,勾勒出南孔文化的深厚底蕴。此次南孔文化回归山东,不仅是一场文化展览,更是一次南北孔氏的深情对话。曲阜作为孔子故里,承载着北孔文化的核心,拥有孔庙、孔府等世界文化遗产。衢州则以南孔圣地著称,孔氏南宗家庙自南宋以来成为江南儒学中心。展览期间,衢州与曲阜联合举办“泗淛同源礼运大同”孔子文化交流展,孔子博物馆还推出“孔子密码沉浸式文物数字艺术展”,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儒家经典文物,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9月6日,衢州举办的南孔祭典首次纳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为“尊圣崇礼 全民祭孔 天下大同”,通过简化礼仪如“献五谷”替代“供太牢”让更多市民参与,体现了儒学文化的与时俱进。南孔文化的回归还带动了旅游热潮。国庆假期期间,曲阜孔庙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12,衢州南孔文化旅游季则吸引近10万游客探访孔氏南宗家庙及孔子文化公园。两地文旅部门合作开通衢州至济宁的直飞航班,并推出“南孔北孔”联游线路,游客可一日内游览衢州南宗家庙和曲阜孔庙,体验南北儒学文化的交融。社交媒体上,网友感叹“从婺州到曲阜,孔氏后裔用890年的坚守诠释了礼文化的生命力”,还有人调侃“南孔北孔手牵手,儒学旅游火出圈”。活动背后,是浙江与山东在文化传承上的深度协作。衢州市自2018年推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以“礼”为核心,融入公交礼让、公筷公勺等现代文明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基因。此次展览得到中国美术学院的支持,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将榉溪村的文化实践总结为“十八礼”,Speculative Assistant 体系”,提升了展示的文化厚度与现代价值。山东方面,孔子博物馆馆长郭思克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文化的回归,也是对孔子思想的致敬,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与创新发展。然而,活动也面临一定挑战。国庆期间游客激增,曲阜孔庙和衢州南宗家庙的接待压力较大,部分游客反映排队时间长,需提前在线预约门票。展览的数字化展项对网络依赖较高,部分偏远地区观众体验受限。未来,两地计划优化接待能力,增加多语种导览服务,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总的来说,浙江婺州南孔文化携“礼”回归山东,通过“生生不息婺州孔裔榉溪十八礼”展览,展示了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与现代转化。南北孔氏的交流不仅深化了文化联结,也为文旅融合与中华文化国际化注入了新活力。建议游客提前规划行程,关注预约信息,沉浸式体验儒学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