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察机关1月至8月立案办理英雄烈士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618件
大鹅2024年1月至8月,全国检察机关在英雄烈士保护领域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18件,同比增长超过30,创下近年来的新高。这一数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反映了检察机关在保护英雄烈士名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持续发力。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严厉打击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守护国家历史与民族精神,彰显了法治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英雄烈士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体现。自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在英烈保护中的应用。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进一步明确,将英雄烈士保护作为公益诉讼的重点领域之一,涵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英烈名誉维护及相关违法行为整治等多个方面。前八个月的618件案件中,涉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的案件占比约60,主要针对纪念设施损毁、污损及管理不善等问题涉及侵害英烈名誉的案件约占30,主要聚焦网络诽谤、歪曲历史事实等行为其余案件则涉及非法使用英烈形象的商业行为等。 在具体案例中,各地检察机关展现了高效的履职能力。例如,某地检察院发现一处烈士陵园因年久失修,部分纪念碑刻字模糊、设施破损,影响了英烈的纪念氛围。检察机关迅速立案,向相关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修复设施、完善管理,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整改,陵园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市民前来缅怀英烈。类似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层出不穷,检察机关通过诉前建议、提起诉讼等方式,推动了数百处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与保护。 在网络空间,侵害英烈名誉的行为也成为检察机关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部分自媒体或个人为博取流量,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歪曲历史、诋毁英烈的言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针对此类行为,检察机关依法介入,运用公益诉讼手段追究责任。例如,某省检察院发现一名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恶意丑化革命烈士形象,观看量高达数十万。检察机关第一时间联系平台下架视频,并对相关人员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费用。此案的办理不仅维护了英烈的尊严,也对网络空间的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 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在办理英雄烈士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时,注重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机结合。据统计,前八个月的618件案件中,约80通过诉前检察建议得以解决,仅20进入诉讼程序。这种高效的办案模式,既节省了司法资源,又快速推动了问题的整改。例如,某市检察院在巡查中发现一商家未经许可使用烈士肖像进行商业宣传,检察机关立即发出检察建议,商家迅速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致歉,避免了进一步的诉讼程序。 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英雄烈士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不仅是法律监督的体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2024年,检察机关结合新中国成立75周年契机,深入开展“守护英烈荣光”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烈士陵园周边环境、非法占用烈士纪念设施用地等问题。同时,检察机关还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文化部门等,共同推动英烈保护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例如,在某省,一处抗战遗址因周边违建影响纪念氛围,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推动拆除违建,恢复了遗址的庄严肃穆。 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的这一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让英烈的荣光得到了切实保护,也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一位网友留言道:“看到烈士陵园被修缮一新,真的很感动,检察机关为我们守护了历史和尊严!”也有声音建议,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空间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专家分析认为,英雄烈士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快速增长,反映了社会对英烈尊严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检察机关在公益保护中的主动作为。然而,当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地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经费不足、网络违法行为的隐蔽性较强等。未来,检察机关计划通过加强跨部门协作、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办案效率,进一步提升英烈保护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在国庆75周年之际,全国检察机关的618件英雄烈士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不仅是对英烈精神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法治精神的有力践行。未来,检察机关将继续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守护英雄烈士的荣光,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复兴力量贡献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