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力推进“平安护航”专项行动 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
章滢
10月20日,辽宁省公安厅发布消息,2024年“平安护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其中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07,社会治安持续向好。这一成绩不仅让辽宁居民的安全感显著提升,也引发了舆论对行动背后故事的热议。作为辽宁省“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辽宁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平安护航”专项行动以精准打击、综合治理和科技赋能为核心,剑指电信诈骗、跨境赌博等高发违法犯罪,力求从源头根治治安隐患。据悉,此次行动覆盖全省14个市,整合公安、社区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堪称辽宁近年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治安整治行动之一。据知情人士透露,“平安护航”专项行动的筹备早在2023年底就已启动。辽宁省公安厅联合多部门,针对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等犯罪高发态势,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有传闻称,行动初期,沈阳和锦州两市被选为试点城市,率先推行“智能安防社区”项目,通过安装AI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精准锁定可疑人员轨迹。试点效果显著,沈阳某小区因及时发现一起电信诈骗团伙的作案线索,成功抓获3名嫌疑人,追回赃款200余万元。这一成功案例迅速在全省推广,成为“平安护航”行动的亮点。行动的另一大看点是科技赋能的深度应用。据悉,辽宁公安部门引入了“天网工程”升级版,结合5G技术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对重点区域的24小时无死角监控。一位不愿具名的技术人员爆料,沈阳某核心商圈的监控系统曾在一天内捕捉到10余起异常行为线索,包括街头扒窃和非法集会苗头,全部被快速处置。有传闻称,大连市公安局还与本地科技企业合作,开发了一款基于AI的“犯罪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历史案件数据,预测高发犯罪区域和时间段,协助警方优化巡逻路线。这一技术虽未完全公开,但已在内部测试中展现出惊人效率,部分区域的盗窃案件发案率下降了近三成。“平安护航”行动还特别注重基层治理。全省范围内,公安部门联合社区网格员,开展了“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挨家挨户宣传反诈知识、排查安全隐患。据知情人士透露,鞍山市某社区曾因居民防范意识不足,成为电信诈骗重灾区,行动开展后,社区民警组织了10余场反诈讲座,当地电信诈骗警情环比下降15。更有趣的是,锦州一位网格员因在排查中发现一处非法赌博窝点,获评“平安英雄”,成为当地“网红”。有传言称,这位网格员最初只是例行巡查,却凭借敏锐观察力揪出隐藏在民宅中的赌博团伙,令人叹服。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多部门的协同作战。据悉,辽宁省检察院和法院也深度参与,对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等案件快捕快诉,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知情人士爆料,营口市某涉黑团伙在行动期间被连根拔起,背后牵涉到多位“保护伞”,案件的侦破让当地居民拍手称快。然而,行动也面临挑战。有消息称,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警力不足,导致行动覆盖面受限,省公安厅为此紧急调配警力,并计划增设农村警务室,以补齐短板。值得一提的是,“平安护航”行动还与民生保障紧密结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电动车盗窃、校园周边安全等问题,行动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整治。例如,阜新市公安局针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乱象,联合城管部门清理了200余个违规摊点,学生家长直呼“终于安心了”。有传闻称,丹东某中学附近曾因黄牛票贩猖獗,影响学生安全,行动组通过蹲守和便衣巡逻,抓获票贩20余人,彻底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从更广的视角看,“平安护航”专项行动的成功,反映了辽宁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的探索。近年来,辽宁以“平安辽宁”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沈阳和锦州还被选为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此次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不仅是对行动成效的肯定,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分析人士指出,行动的科技赋能和基层治理模式,可能是未来中国社会治安管理的新方向。 舆论对“平安护航”行动的评价不一。网友普遍点赞,认为行动让街头更安全,但也有人担忧,过度依赖科技监控可能引发隐私争议。有传言称,部分市民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普及感到不安,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对此,辽宁省公安厅回应称,所有监控数据均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管理,绝不滥用。未来,行动组计划进一步完善公众沟通机制,增强透明度。总的来说,辽宁“平安护航”专项行动通过精准打击、科技赋能和基层治理,显著降低了违法犯罪警情,展现了社会治安治理的新成效。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不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为辽宁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随着行动的持续推进,平安辽宁的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